鲁中网

鲁中网

滨城:“比人高”“抗倒伏”“收两茬”的耐盐碱小麦试种成功

来源:滨州日报

2021-06-07 09:21:54


  您见过,比人还高的小麦吗?也许还没听说过,能收割好几次的小麦吗?也许听了也不相信,小麦长得像高粱一样,在盐碱地上也能丰产!这种“比人高盐碱地小麦”在滨城区三河湖镇乐旋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有。

  麦子高了易倒伏,见过麦子倒伏的情况,越高的麦子越容易倒。但它们不一样,这种麦秆弹性十足,拉下来,还能弹回去,秸秆又粗,又有韧性,抗倒能力比较强。大个麦穗还能再生,收完第一茬后,60多天后就能再收一茬。这种麦子的麦粒外表上和普通小麦长得挺像,只有脱了壳,才能看到彩色的籽粒,磨成面粉,颜色又淡了,和面的时候彩色最明显,一加热又没了。重要的是这种小麦营养很丰富,颜色是由不同微量元素,还有植物色素构成的,营养物质比普通小麦丰富,其中硒就要高出30倍,蛋白质含量也比普通小麦要高!

  6月6日,在滨城区三河湖镇乐旋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地头上,合作社理事长刘洪光正在一人多高的麦田里查看麦子成熟度。刘洪光说:“这是我们合作社和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合作搞的种植实验,这种麦子适合盐碱地,普通麦子盐碱地亩收200公斤的话,这个麦子品种亩收能达到300公斤,更突出的花青素、硒元素营养物质含量很高。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小麦最主要的用途还是它的秸秆,现在国家限制塑料制品使用,这秸秆用来做牛奶的吸管,那是既环保又实用。”

  三河湖镇乐旋自然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下,积极示范引种高特优新品种,在无公害优质韭菜的基础上,扩展种植了大枣猕猴桃、菊花药材、杏树、桃树、西瓜、西红柿、甜瓜、茄子、豆角、葡萄等新品种。种植过程采取生物防虫、播施有机肥,浇灌磁化水,瓜果蔬菜不但无公害、口感好,而且实现了增产增收。省农科院、市、区农业局的专家们在这里开展了防治病虫害的科学化远程监控检测和生物菌防治实验。省植保总站将乐旋蔬菜基地遴选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并加以指导示范。200多亩的合作社种植基地不但实现了四季可采瓜果蔬菜,而且经济效益实现了逐年增加,亩年收益平均达到了8000元左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农业产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通过鼓励支持发展小型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强化智力支撑等方式,推动韭菜等高附加值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小农现代化,着力打造“小而精”的新职业农民家庭农场。持续不断的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将撂荒地等集中起来,以30-50亩土地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打造“方块式”家庭农场。除割韭菜雇佣人员外,其余的打药、施肥、灌溉等均通过机械化完成,后期的经营管理仅需1-2人即可实现。发挥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有能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新职业农民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

  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党支部领办,着力打造集技术、设备、劳务输出于一体的专业化合作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和引领作用,因村制宜,着力打造技术、设备、劳务一体化输出的农业合作社。围绕合作社资金不足问题,创新基金引进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打药、施肥、播种、管护等一系列农事外包服务;围绕韭菜转型升级,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改变传统韭菜基地植保、种肥、包装等人工劳作,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增收。

  强化智力支撑,推动科技化办社,全面提升韭菜种植技术、管理模式。主动加强与中科院入驻专家之间的对接沟通与合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邀请驻站专家调研指导,进行总体规划,推动提高韭菜产业的规范化、科技化水平。进一步引进懂农业、懂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对韭菜种植技术、管理模式等进行全过程指导,促进品种改良,助力实现果蔬经济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