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为什么要构建“5+2+2”产业体系?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2020-05-27 15:17:00


  所谓“5+2+2”产业体系,是指东营市确定构建的以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以及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

  现对为何要发展这些产业这个问题,浅析如下——

  优势所在: 

  鲜明且重要 做大亦做强 

  举网以纲,万目皆张。看清并抓住优势,优势也就自然会变成一个人、一个地区的鲜明特色。

  我们常说,“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东营市地处胜利油田所在地,承担着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责任,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这就决定了东营市石油化工产业在全省、全国的分量。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营市构建了以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石油装备等与石油相辅相成相涉的工业体系,培育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有一支干事创业的企业家队伍。这些产业、企业、企业家,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最可靠的依托、最有力的支撑。东营市有较为丰富的土地、海洋、温泉资源,特别有687万亩的浅海陆地湖泊、湿地资源,湿地率达41%以上。人无我有,在充分、科学利用下,先天优势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竞争与后发优势。

  拿石化产业来说。东营市石化产业被列入山东省支柱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过200万吨企业23家,总加工能力7700多万吨,占全省的34.4%、全国的8.8%;16家地方炼化企业获得3735万吨/年进口原油使用指标,加上央企的原油支持,东营市炼化企业每年可获得原油资源约6000万吨;东营港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特色港口和仓储基地,等等,这些都说明,石化产业是东营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同时,应该看到,受产业结构偏重、科技创新力不足、安全环保呈高压态势等因素影响,九大产业尤其是传统优势产业需要更多内生动力。从2018年开始,东营市根据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实施高端高质项目,着力构建“5+2+2”产业体系。编制印发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区域布局、产业链条延伸方向,同时邀请高水平专家,组建了相关产业发展智库。今年,我市接续实施一系列工业项目,着力引导各产业发展由“大”而“强”转变。

  机遇所在: 

  在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中 

  找准定位、提升标杆 

  将山东省确定的十强产业与东营市确定的九大产业相对照不难发现,九大产业中有大半产业分别对应省里确定的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精品旅游产业。优势对“强势”的好处在于,这既能立足于自身,又能紧跟全省发展部署,实现步调节奏一致,也便于我市寻求、承接省扶持发展政策。

  东营市鲜明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找准定位、提升标杆”,“应该在、能够在山东发展高端化工产业特别是在高端石化以及石化产业延伸的橡胶产业、石油装备及建设鲁北高端石化基地当中当核心,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当中当标兵,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当中当龙头,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当中当骨干。”

  自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市委六届四次会议后,“5+2+2”产业体系开始被频繁提及,也折射出东营产业路径的进一步明晰。围绕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体系,东营市提出,要“坚持大抓平台、大抓产业、大抓企业、大抓项目、大抓环境,努力提高产业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中创出特色、走在前列”,要“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未来产业加快成长,加快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比如,文化旅游业。山东的文化旅游三张名片,泰山在山东崛起,孔子在山东诞生,黄河在山东入海;从国际上来看,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国际性湿地;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年轻的,东营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与美丽,具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我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文化旅游的胜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应有之义。

  结合“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九大产业围绕着机遇与挑战厘定,在齐头并进中支撑起东营城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未来所在: 

  动态看待产业体系 

  发展什么产业,打造什么样的产业经济肌体,要放在产业发展的大势中通观考量。

  从国际上看,国际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出现变化,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依靠的廉价劳动力不再构成其参与全球分工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国内来看,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走上政府与市场“联手”去产能之路,去产能从钢铁、煤炭、汽车等传统行业蔓延到消费、科技、媒体等新兴产业。与此同时,进入以5G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突破期,信息产业、智能产业、生物生命产业、绿色产业等新经济产业全面登堂入室。

  基于此,东营市发展产业也要持有动态的思维,也即是说,进入主导产业体系名单的有可能会消失,没有进来的、暂时还是弱势但却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也有可能被纳入。

  比如,在东营市构建的“5+2+2”产业体系中,新材料产业已然列入我市五大特色产业之中,成为了东营市新的产业动能生发点。2019年年底,东营日报社“产财一线”工作室做了一次“2019—2020东营产业经济形势”的问卷调查。当问及“您最看好我市哪一产业的发展前景”时,有71.43%的人选择了新材料产业。再比如,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产业便是近年来“冒尖儿”且具备一定基础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自然也在鼓励发展之列。

  要看到的是,一个新兴产业能势如破竹,是因为它有了一个比较长的积累期。就像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倡导的“毛竹精神”一样——毛竹前四年都在地下生长,为的是把根扎牢,第五年毛竹钻出地面,几周时间内就会迅速长大。任何引爆点都有其原点,我们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要形成新动能,都离不开用心培育、离不开技术研发与支撑。

  动态看产业经济发展,东营市要聚焦“5+2+2”产业体系多多谋划体现产业规划、产业融合、平台带动的项目,还要处理好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此同时,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已是很迫切的工作。东营市要以提升品牌价值、改善产品结构、提高智造水平、优化产业生态为核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各环节融合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