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1330160060000”,齐鲁大地上的一组文化密码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0-12-21 10:26:22


  13卷、30册,计1600万字,全面收集、整理歌咏齐鲁的诗词近6万首,这是日前出版的《历代诗咏齐鲁总汇》的一组特别的数字。

  该丛书依据山东现有行政区划,参考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收录的诗体作品年限上至先秦,下至清末民国,对诗、词、散曲、乐府、民歌、民谣等古典诗体作品进行分类整理、精选汇编,题材分为自然景观、人文名胜、历史名人、文化风情、重大史事五大类。

  这一丛书有何意义呢?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罗时进认为,山东文化的特点是从古到今,长盛不衰,自成谱系。这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谱系。《历代诗咏齐鲁总汇》将它展现了出来,很有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蒋寅认为,《历代诗咏齐鲁总汇》的出版,给读者和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齐鲁文化的丰富性,对于我们重新认识、重新估量山东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性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认为,《历代诗咏齐鲁总汇》作为大型学术工程,编纂工作顺利完成即充分体现了山东省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部煌煌巨著呢?

  该书的总编纂,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志民教授介绍,作为山东的学人,肩负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文化资源方面山东有独特的优势,只有挖掘和阐发好齐鲁文化的资源,才能够更好地阐发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还有一点,我长期从事齐鲁文化的研究,深深感到一个很大的问题——资料匮乏。在研究过程中,经常感觉力不从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资料缺乏,学术研究就缺乏支撑。”王志民说。

  早在2001年,王志民和著名历史学家安作璋先生主编《齐鲁文化通史》丛书时,就感觉先秦、两汉资料相对来讲比较丰富,两汉以后资料很少。“两汉以后的很多材料,都在地理志、风俗志或历史人物的列传里,这些资料大都是边边角角的。现在看诗歌也是丰富的文献资料。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大批诗人会来山东,写下诗歌,上到帝王,下到文人墨客,都爱写诗。水平虽然有高低,但大都触景生情、言为心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材料。”王志民介绍道。

  这一丛书怎么阅读呢?

  《总汇》的编辑是以县级为基本单位,从古代典籍方志、谱牒碑刻中广泛地收集、分类、编辑。通过这些诗歌作品的描写、歌咏,重现和聚合了一个地方的文化风景,让读者找到自己的乡愁,也为以县域为单位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基础性文献。

  它收集的范围能达到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每一首诗下面都用括号注出它的来源,出自什么集子,什么出刊,什么版本,甚至具体到多少页。从排版和体现的形式来讲,是既规范又舒朗,读者在使用它的时候非常方便。

  据了解,《历代诗咏齐鲁总汇》是由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文化研究院、中国孟子研究院等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余位学者历时五年完成的重大学术工程,是山东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为弘扬和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支撑。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