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背面记录不一样的人生 清明时节再读故人墓志铭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3-27 09:08:00


  严父早逝,恩重履方恩未报;慈母善终,爱仁载园爱无疆——这里有子女别父母的眷恋。
  我们从前为你而生,今后为你而活。我们没有真的分离,只是暂时不住在一起,时间和空间让我们离得很近。真的很爱你,永远陪伴你,你是爸妈永远的好儿子——这里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
  你总问我:“我爱你,老婆你爱不爱我呢?”我从未告诉你,我想你明白的,每次出门我都说:“把我带上吧,如果有事,我们两个再也不会分开。”迟了,“我爱你”听到吗?远在天堂的你可听见——这里有妻子对离去丈夫的不舍。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祖先崇拜、慎终追远的传统,为先人树碑立传,刻石铭记,是传统祭祀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段墓志铭,除了镌刻了一个人生前的全部精华,更见证了生者对逝者的特别情感。记者走访玉皇陵、德归园、龙山、黄埠山等淄博多个公墓陵园,看到墓前刻下的这一段段文字背后,表达的更多的是亲人对逝者的爱和思念。作为悼念已逝先贤、先辈们的重要节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来临了。在这样一个重要日子里,我们尝试通过一段段墓志铭,为您讲述被尘封的往事,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什么是墓志铭?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的墓志铭有了怎样的变化?淄博市公墓管理处副主任焦成名介绍了相关情况。据了解,在我国古代,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墓志铭有他撰和自撰之分。
  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墓志铭的位置也不同,有时埋在坟墓中,有时立在坟墓外。古今中外,很多墓志铭因其特点鲜明、独树一帜,广为人知。“回顾往昔一些名人的墓志铭,似乎一句话,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一生。”焦成名说,现在,志和铭已经合二为一,统称为墓志铭,形式变得更为自由、多样。墓中不再放石碑,墓志铭也就多刻于墓碑之上了。
  乍暖还寒的初春,走进淄博陵园内,就会被风格多变、语言迥异的墓志铭所吸引,用心读过之后会被文字背后深深的情感所触动,好像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个人的一生,一家人的牵绊。
  有的娓娓道来——十四五岁参军早,南征北战党领导。建国之初来鲁中,汗洒淄博知多少。
  有的简洁明了——昔日的团聚已不再重现,音容笑貌永驻后人心间。
  故人远去,墓碑冰冷。牵绊我们的,是墓志铭里记载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一段段人间真情。很多人认为,墓志铭是浓缩人生的一种物化,它言简意赅地告示世人逝者的一生。近几年,人们的观念变了,墓志铭也逐渐呈现出浓郁的个性化色彩。焦成名认为,这代表着社会的一种进步,体现了人们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关注。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清明节特别报道——墓志铭·淄博清明记忆,用笔触实录或质朴、或激荡、或特别、或真挚的墓志铭,讲述逝者的故事、生者的思念。我们坚信,每座冰冷的墓碑上,都拥有一则温暖的故事。欢迎拨打13969381887,讲述不一般的墓志铭和其背后的故事。  记者 马斌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