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寻踪】红色山村双石屋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7-12 09:28:00


  村子四周群山环抱,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连。

  两个石屋中较小的一个,石头垒砌的墙近年进行了整修。

  两个石屋中较大的一个,曾经是抗战时期沂源县委的驻地。

  近年来自驾游的游客增多,而村里道路狭窄弯曲,遂在转弯处设立了反光镜。

  从崖下的小河中取来水,78岁的翟能绪老人很小心地浇灌着她的宝贝蔬菜。

  村外山上的梯田有很多已经覆盖上农膜种上了黄烟,这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传说民国时期土匪刘黑七来村抢粮不成,遂在村中放火,这棵老槐树被烧毁一半。村民加固养护后,老槐树逐渐长成斜生、翘首的样子,颇似梅花鹿,村民称之为鹿槐。

  文/图记者 王晓明 王兵

  从高空俯瞰,双石屋村的红瓦房顶在村子周围的青山环抱之中显得格外鲜艳,而红色也贯穿于双石屋的历史基因之中——抗战时期,这里曾经是沂源县委所在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沂源县的红色教育基地。双石屋村位于沂源县北部的大山深处,与淄川、博山、临朐相邻。村西的太平山海拔903米。

  村里人传说,明万历年间,淄川渭头河村人张敬思夫妇来到了这里,看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风光旖旎,就在山谷北侧悬崖下一处凹进去的地方垒墙建造了一座石屋,在此生活下来。400多年后,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已经有80多户186口人,主要是张、周、李三姓。

  今年60岁的张维来听村里的长辈说过另外一个版本:据说当年这里属于潍县,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养马场。因为这个大户跟渭头河张家是亲戚,就让张家的兄弟两个来给自己放马。兄弟俩刚来的时候就住在石屋里,后来慢慢又有人迁来,村子慢慢繁荣起来。这样的石屋在村里有两个。

  所谓石屋其实就是在凹进去的山崖下加建了一面墙而已,这种山崖在当地称作“哈巴嵌”,就是山崖凹进去,形成的可遮雨雪的特殊地型。先人以这样的两个石屋奠定基础,以“双石屋”命名立村。由于缺乏相关记载,传说往往都是扑朔迷离,但无论如何,双石屋跟淄川渭头河的亲密关系却是毋庸置疑的。张维来说,两地之间的村民至今还互有来往。现在汽车可以直达双石屋村内,但你知道当年这个位于一条狭窄山谷尽头的小村偏僻到什么程度吗?据说抗战时期沂源县委在双石屋时,鬼子来过好几次,愣是没找到村子在哪。

  据记载,1944年,沂源县委书记边一峰在双石屋村办公,主持沂源县委工作。在抗日的同时开展锄奸、筹粮、征兵工作。边一峰在此工作8个月后,调任鲁中区党委支前司令部民运科长,后来由沂源县委其他领导继续在此工作至1947年。在当时不足100人的小山村,从1945年至1948年有5人入党、13人入伍。

  如今的双石屋以其优美的风光和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前来旅游休闲的游客,村里也建起了相应的设施,黄烟、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让村民的生活富裕了起来。借助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原本闭塞难寻的古村已经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历史的新一页正在双石屋翻开。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