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齐鲁石化:“智能”一小步 发展一大步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

2022-01-19 10:49:00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1月19日讯(记者 杨雨桐 通讯员 王敬华)2021年12月30日,齐鲁石化首套智能库房搬运项目在塑料厂高密度聚乙烯库房试运行成功,标志着齐鲁石化开始迈步进入智能搬运时代,该项目试运行成功也开创了中国石化塑料树脂产品智能搬运的先河。

  随着操作人员的手指轻触屏幕,接受到指令的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开始在库房内自由穿行,时而载满产品前行,时而回收空托盘,时而暂停避让其他车辆,将库区内的产品和托盘码放的整整齐齐,运行秩序忙而不乱。

  “该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后,一是消除了人工运输的安全风险,二是可以减少12名叉车司机的用工量,仅人工费用一项,每年能节省170多万元。”塑料厂副总工程师王文庆搬着指头介绍智能化的好处。

  库房智能搬运项目是齐鲁石化2021年“十大点题攻关”项目之一。该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克服了设备进货延迟、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难题,完成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测试,实现了年内投入运行的计划目标。

  “库房智能搬运项目是我们公司向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成功经验将为未来更多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样板。”信息中心副经理路铁砚谈到。

  以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可压降生产成本、提升运输效率、确保货物存储准确、降低安全风险,是改革传统劳动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探索。

  多方配合,全力推进基础建设

  “智能搬运叉车对地面的硬度、平整度要求较高,我们利用装置大检修的时间,对高密度聚乙烯库房地面进行了翻新和整固。”塑料厂固体车间副主任朱从森介绍。

  地面翻新、墙面粉刷、装车平台重建、充电间建设,对于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密度聚乙烯库房来说,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更新。

  “停下来,高空作业车不能作为起重设备使用。”监护人员及时喊停不规范施工,严把安全关。

  装车平台拆卸和重建,涉及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吊装作业等多项特种作业,只有把安全从严监管放在首位,保障了安全才能保障最快的施工速度。

  主动出击,千方百计保证工期

  10月份,国内少数地区出现疫情。为智能库房建设提供设备的两家供应商受疫区管控政策影响,设备无法按时发出,部分技术服务人员也无法到达现场。

  “项目上缺什么?只要我们库房里有,全部可以借用。”信息中心第二信息站站长罗涛表示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需要的光缆、电缆、交换机,及时从信息中心库房运到现场,让安装人员顺利完成施工。

  负责项目后期运行的信息中心第二信息站提前介入,与厂家技术人员一起对信息平台、仓库数据管理、调度系统、设备控制系统进行程序编写和优化。

  “充电桩的接地线不合格,需要整改。线体连接也不规范,要按照一条螺栓只能压接两条线的标准整改。”运维中心烯烃电气车间副主任方涛及时指出不规范的安装项,帮助施工单位顺利完成充电桩安装。

  连续测试,定位精度丝毫不差

  11月初,首批智能叉车到货,虽然只有两台,却给实地技术测试提供了条件。测试涵盖系统管理、仓库管理、调度系统、设备控制系统、自动装车系统、报表系统等诸多内容。

  “在实地测试环节,发现并解决了多项问题,例如转弯角度过大、路线规划不合理、运行效率低等。”项目主管、信息中心技术员刘鉴徵天天泡在现场,及时协调解决测试遇到的问题。

  12月下旬,智能叉车全部到货,此时距计划投用日期不足10天的时间。技术人员对延迟到货的智能叉车逐一进行了运行数据实测,发现同样条件下,不同叉车的定位精度存在较大误差。经过多次调试,定位误差控制在正负10毫米之内。

  完成智能叉车的运行测试后,接下来又进行了智能叉车自动充电的测试。

  “这辆车不但会干活,还会自我感知电量,自动进行充电,中途不需要人员操作。”厂家技术人员介绍。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