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新生儿九个黄 爸爸妈妈们更要警惕ABO溶血症

2017-08-03 15:31:00     来源:大众网—鲁中网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有一种ABO溶血症黄疸,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能小觑。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8月3日讯(记者 荆睿 通讯员 仇贵蓉)对大多数新生儿宝宝来说,黄疸就跟长痱子一样普通,很快就好。但是有一种ABO溶血症黄疸,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能小觑。

  近日,在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有3名ABO溶血症的患儿,均在72小时之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至12.6mg/dL以下,并分别在治疗5至6天后,病情明显好转,顺利出院。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患儿家属高度的信任和配合,也是患儿病情很快好转的关键因素。

  前几天,检验科发来危急值报告:“儿科16床XX之子总胆红素水平371.5umol/L(19.9mg/dL)。”这已是一周内第3次类似的危急值报告了。这3名患儿都是生后早期即出现黄疸,胆红素水平升高速度快,在出生后4-5天差不多时间入院,新生儿溶血试验结论证实,这3名患儿均为ABO溶血阳性。儿科大夫们积极采取了24小时连续蓝光照射,直到血清总胆红素降至相对安全范围,同时给予维生素K1预防出血、肝酶诱导、碱化尿液等治疗措施。护士们严格掌控输液速度、维护暖箱,及时给宝宝喂奶、换尿布、做脐部和皮肤护理等。家长们虽然着急焦虑,但是看到医护人员用心的治疗和服务,也都尽全力配合治疗工作:随时补足宝宝们的奶粉、纸尿裤,不随意探视,这些都让医护人员感受到了极大的信任和鼓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3个宝宝在入院治疗5天后康复出院。

  何为ABO溶血症?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母亲与胎儿为不同ABO血型,孕期母亲血液中的抗A或抗B成分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A或B型抗原物质结合后对红细胞产生破坏,造成胎儿溶血。溶血产生的大量非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胎盘经由母体排泄,因此出生时可无黄疸,但出生后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婴儿体内非结合胆红素的产生较多,排出能力却较弱,所以很快就表现出以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特点的黄疸。在我国,ABO溶血较常见,其中母亲为O型,父亲为非O型的宝宝更易发生。

  相比RH溶血症等,此类溶血虽大多程度较轻,但少数重症患儿也会有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准爸妈们还是要有所警惕的。那么,ABO溶血症都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们又该如何警惕呢?

  第一,黄疸。溶血造成的黄疸,往往在生后24小时内就可出现,并迅速加重,通常48小时内就从面部蔓延至全身及巩膜,口服药物效果欠佳。此时家长不可轻易将其视作普通黄疸,想着先扛扛再说。因为,高水平的非结合胆红素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若沉积在脑细胞,将影响到脑部发育,甚至留下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发育落后、运动能力差、反复抽搐等。若在患病期间,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拒乳、嗜睡、抽搐、尖叫、两眼无神或凝视、四肢僵直或角弓反张等症状,则更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就医。

  第二,贫血。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程度较轻,有时早期症状不重,但到出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出生后8~12周时“生理性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血型抗体持续存在,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发生慢性溶血所致。若贫血严重,宝宝处于缺氧状态,心肺负担加重,会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心脏扩大等表现;溶血甚者,出生前就已有显著贫血和水肿。

  第三,肝脾肿大。因红细胞寿命缩短,有报道称,这类小儿红细胞寿命仅35天左右,正常约为120天左右,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无法满足身体需求,髓外造血机制启动,即肝脾参与储血、造血,故而发生代偿性增生、肿大。

  不同于RH溶血的第二胎发生率高,ABO溶血症可发生于任何一胎,尤其既往有过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或上一胎有新生儿重症黄疸(或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或曾有过输血、寄生虫感染、预防接种等经历的准妈妈们,就应当多多留意了,可在孕期尽早前往当地医院咨询并行相关免疫学检查,警惕溶血的发生。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