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局长唐加福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2-09 17:40:00


  淄川区是聊斋文化、鬼谷子文化的发祥地,孟姜女故事的早期发生地和重要传承地,是我国北方最早的青瓷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贯穿淄川东南部山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近年来,淄川区“全域旅游”发展蒸蒸日上,成效显著,今天鲁中网记者走进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采访局长唐加福,探索淄川区是如何依托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记者:全域旅游是近年来的大热点,是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淄川区作为全市旅游重点区县,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是如何保障“全域旅游”发展的?

  唐加福:近年来,我区围绕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战略目标,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区转型发展的先行产业来抓,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全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旅游产业发展;成立黉山统筹示范区、太河生态保护区、聊斋城等重点区域管委会,统筹协调区域产业发展;针对长城影视、1954文创园等重大项目,建立区委书记、区长双领导挂包责任制,集中突破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把旅游发展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增加旅游资源相对丰富镇的考核权重,设置专项奖励基金,督促镇办加大投入。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区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大力扶持旅游产业发展。三年来,累计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投入道路建设、荒山绿化、生态修复等配套资金10亿元。

  记者:在全域旅游规划方面,淄川区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唐加福:将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相互衔接、融合,编制完成《淄川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淄川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了产业协同、功能协调的“一体化”规划发展格局;同时,委托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北京大地风景规划设计院等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般阳故城、聊斋文化创意园及潭溪山、梦泉、摘星山、涌泉、齐山、云明山、牛记庵等20个景区发展规划,聘请德国标恒、台湾博物馆设计大师简学义等国际知名企业、大师对中华琉璃文创园、昆仑陶瓷博物馆以及美丽乡村示范点、古村落等景点进行高点规划包装,初步形成“全区—景区—景点”三级规划网络,实现旅游规划全覆盖,确保旅游业有序发展。

  记者:在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下,旅游项目是如何发展的?

  唐加福:近年来,淄川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开发力度,进行点对点精准招商。全区累计引入总投资62亿元的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等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完成齐鲁欢乐世界、牛记庵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三大文化旅游产业带”,即以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等重点项目为依托的南部工业遗存文化旅游产业带;以聊斋城、般阳故城、聊斋文化创意园、齐鲁佛山、鬼谷子、黉山、淄矿集团德日建筑群等资源为依托的中部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以东南部山区的齐长城、传统村落和潭溪山、齐山等景区为依托的东南部齐长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和聚集度大幅提升。2017年,重点建设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1954文化创意园、潭溪山玻璃观光桥项目等15个重点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33.6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亿元。目前,马鞍山影视基地项目国庆节开始试营业,潭溪山生态旅游开发提升项目中的观光电梯、玻璃观光桥对外开放,国庆节期间游客爆棚;1954文化创意园、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朱水湾房车露营地等新业态旅游项目运营管理日益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增强,并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梦幻聊斋VR主题公园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九色玫瑰小镇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编制完成项目规划,正在做好开工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南部工业遗址公园、蒲家庄古村落开发等项目的规划编制、手续办理积极推进。

  记者:在打造全域旅游产品体系的道路上,针对不同的地域产品特色,淄川区有哪些创新举动?

  唐加福:一是“四种模式”促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了“大景区带动农家乐模式”、“梦泉模式”、“开心农场经营模式”、“乡村生态修学模式”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各种档次农家乐100多家,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太河镇峨庄片区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二是将乡村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中国乡建院合作,选择太河镇柏树村、西河镇东庄村、洪山镇土峪村3个村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在全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目前,西河镇东庄、东峪,洪山镇土峪,太河镇柏树、鲁子峪等19处精品民宿,“十一”国庆期间全部对外正式营业,市场反响良好。三是将乡村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共享产业发展成果。近两年来,引导太河镇潭溪山景区、西河镇东庄村和太河镇杨家庄村等7家单位积极争取省级特色扶贫、省级旅游产业资金,共计370万元,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和商机,促使当地农户就地转产就业,农副产品就地销售,广大群众从旅游发展中大获其益。潭溪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我区作为典型代表,多次在国家旅游局乡村旅游培训班和全省乡村旅游系列培训班上,介绍淄川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和扶贫的经验做法。

  记者:今年淄川旅游可以说硕果累累,在这个基础上,新的一年我们旅游业又有怎样的规划呢?

  唐加福:在今后的发展中,淄川区将继续以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旅游项目建设攻坚为抓手,科学规划、整合各类旅游要素,丰富南部工业遗存、中部历史文化、东南部齐长城三大文化旅游产业产品业态,着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品牌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根本转变。1、强化顶层设计,全员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研究出台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意见》和《淄川区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分解方案》,启动《淄川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全员发动,凝聚共识,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谋划全局,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

  2、充分发挥大项目带动作用,推动业态多元发展。积极推进李诡祖财神文化景区、聊斋文化创意园、淄博工业遗址公园、九色玫瑰小镇、陶瓷风情小镇核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周边产业快速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深入挖掘我区生态、山水、特色文化资源,突出连片整合开发,重点打造“西部生态度假、中部城郊游憩、中南部山水休闲、东南部养生度假”四大板块,推进旅游与工业、旅游与农业,以及旅游与其他产业的互补联动、融合发展,形成“旅游+观光采摘”、“旅游+文化体验”等多种“1+N”运营形式,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载体;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完善提升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淄川区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加强乡村旅游建筑风貌、乡村旅游形象标识整治工程,优先解决影响乡村旅游的交通、环境问题,逐步构建起“点上有风景,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貌”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4、实施智慧旅游,旅游影响实现新突破。加快淄川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推进旅游服务智能化;不断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采取网络营销、节庆活动营销、产品专题营销、区域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营销力度,进一步巩固省内东营、滨州等重点客源市场,拓展周边省市及全国主要目标客源市场,打响“聊斋故里、生态淄川”旅游品牌。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