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女道长的隐士生活 曾尝草中毒自配解药

2015-07-03 17:01:11     来源:西部网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以终南山大峪口入山,一路爬高,经过名扬中外的“狮子茅棚”,现代著名禅宗大师虚云大师就曾在此潜修。村口一问,年长者都知道山上有一位王道长,是位女隐士,人称“王道长”,在此潜心修行三年有余。

 

  从西安市内驾车出发,行驶约25公里便是终南山。以终南山大峪口入山,一路爬高,经过名扬中外的“狮子茅棚”,现代著名禅宗大师虚云大师就曾在此潜修。不远,便来到人头山下。村口一问,年长者都知道山上有一位王道长,是位女隐士,人称“王道长”,在此潜心修行三年有余。(策划/文字:王燕摄影:王磊 编辑:杨一南)

 

 

  王道长,70后人,出生于我国西南的一个美丽小城。王道长是全真龙门派第三十一代弟子,法号世紫。“因病入道” “以医入道” 是王道长终入南山闭关修行的重要原因。当然,王道长也一再强调这其中的缘分指引,与师傅的巧遇和第一次来终南山探路的心生神往,一切都是因缘际会,顺势而为。

 

  “十道九医”是道家历代相传的一个说法,何况是对王道长这样一位因病入道的女隐士。终南山上气候多寒湿,遵道家规矩,备些试药自救的本事是必不可少的。入山后,王道长常常遍访周边,采药制药。这样一来,因试药而“中毒”便是在所难免的。

 

  王道长说,第一次中毒是自己尝试一种叫做“附子”的中药,附子乃住山之人必备之良药。此药是王道长自己种植培育的。当时是自己炮制以后做一个尝试,看多少剂量可以导致中毒,并且观察中毒后的反应,以及如何解毒。虽然医书上有记载,但是不如亲自试药印象深刻。

 

  谁想,一试身体就出了问题。中毒后,王道长开始口唇发麻,心跳加速,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呕吐不止。所幸,早已熬制好的解药救了道长一命。她说,附子的毒来的快也去的快,不会在体内积聚遗留毒素。性属走串。此药也被医家称为温阳五虎将之首。“修道路上九死一生,这不算什么。”回想起来,道长已淡然。

 

  王道长俗家中有两个哥哥,一直在代她照顾双亲。也正因如此,上山前,道长说,自己一直都是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娇惯女子。但来到终南山闭关后,劈柴砌墙,背粮铺地这些粗重活都得自己做,也都成了每天的必修功课。当下居住的山屋的窗户都是王道长自己一砖一砖砌起来的。

 

  这个山屋刚刚修缮过,做了防水,道长往土炕上搬了一些被褥,备着今年在这里过冬。土炕可以生火保温,适合冬天打坐。道长说,冬天是一年中练功最好的时间,阳气潜藏充足,思维敏捷。

 

  除了土炕,屋里还有一架生火的炉子。烧的柴火是道长在山上拣来的枯枝。“要节制”王道长说,她反对砍伐树木生灵,宁愿不生火,也只拣枯枝。

 

  王道长在山上有两个山屋,每天来来去去的往返,虽然山路陡峭逼仄,但王道长健步如飞。她时常自己背粮背菜上山,几十斤的重量都不在话下。

 

  对于出家人来说,在终南山生活,自给自足很重要。王道长在山屋的门前开辟了一小块菜地,每天清晨起床都会先到菜地里去照应一下这些饱腹之物。冬天最难过,常常只能吃些储存下来的土豆、白菜。但她每日一点后不再进食,消耗并不大。

 

  道家讲求修身养性,王道长每天会拿出一部分时间来练字作画。她在山洞的石头上花了一支梅花,每日描上几笔,便也慢慢成型。

 

  闲时,道长会沏茶读书。她给自己的花茶起名“九花三宝茶“,味甜,回甘悠长。所谓九花,大概有桂花、玫瑰、茉莉、红巧梅、勿忘我、百合、桃花等,不一而足。

 

  终南山悠远清静,忙完琐事,王道长常会挑一块大石头打坐。

 

  王道长养了一条名叫小熊的小狗,她走到哪里,小狗便跟到哪里。道长说,养狗,说明自己内心还有恐惧,对小狗有依赖。所以,她总想着把小熊送给有缘人,专心修炼。

 

  终南山又深又广,即使有狗陪伴,道长置身山中还是显得十分渺小。对于一个女修道者来说,在山上生存尤其困难。王道长说,早些时候半夜老有狼叫,也曾拿着棍子追着出去看个究竟。  “修行不神” “无欲则刚”是王道长常说的一句话,她总说住山修行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在没有修成之前,依然是凡人之身,希望当下的年轻人不要受误导。尽管如此,四季上山寻访的人依然很多,正因如此,王道长在其山屋的门口挂上“闭关勿扰”的牌子,希望不被打扰。

  从西安市内驾车出发,行驶约25公里便是终南山。以终南山大峪口入山,一路爬高,经过名扬中外的“狮子茅棚”,现代著名禅宗大师虚云大师就曾在此潜修。不远,便来到人头山下。村口一问,年长者都知道山上有一位王道长,是位女隐士,人称“王道长”,在此潜心修行三年有余。(策划/文字:王燕摄影:王磊 编辑:杨一南)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2270723,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