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德回忆战友情:我在被窝里教黄继光说外国话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8-06 17:29:00


李继德老人得知自己的事迹在本报见报后,戴上眼镜仔细看了起来。

  “如果不是营长发现我躺在阵地上,可能我就死在朝鲜了……”4月22日,在山东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小院中,参加过抗美援朝并与并肩战斗过的老战士李继德,再次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点点滴滴。

  成为志愿军战士时的李继德只有16岁,因为身体素质好、脑子灵活,李继德很快在所在部队崭露头角,并被选入部队学习班学说英语、朝鲜语,又在里把学到的东西第一个教给了黄继光。60多年过去了,时间如同一把刻刀,把这段往事深深刻入了老人的脑海中……

  练急行军 他获得第二名

  据李继德回忆,1951年1月,他和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新兵一起来到辽宁丹东,在这里进行了短暂的强化军事训练。

  “训练就在紧靠鸭绿江边的地方,具体在哪我也忘了。”李继德说,除了常规的训练,他印象最深的训练项目就是练眼、练腿。“练眼就是白天不能见太阳,晚上才能看东西,训练夜里看东西的能力。”

  而李继德嘴中的练腿,实际上就是练习急行军,这一项则是李继德的强项。“一晚上急行军150里地,这项考核我还得了第二名。”

  经过一系列训练考核后,虽然李继德年龄小,但是因为出色的身体素质和灵活的头脑,最终被编入了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排1班,与黄继光成为了一个班的亲密战友。

  “15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很有名,当时刚刚经过了激烈的战斗,减员非常严重,我们这些新兵就被补充进去。”李继德说,短暂的训练过后,他们星夜兼程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的新义州,开始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斗经历。

  在被窝里 他教黄继光说外国话

  “在朝鲜战场上,我跟黄继光就像亲兄弟一样。他比我大一些,就跟老大哥一样照顾我。”李继德回忆,他在班里与黄继光的关系最好,黄继光对自己的关怀也无微不至。“冬天我们睡一个大通铺,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聊,我还教他说过外国话。”

  提起这段经历,李继德显得十分骄傲与自豪。据他讲,在未参军之前,他曾在村里念了2年书。15军还有一个制度,战士每天都要学习文化。除此之外,部队还选派一些有文化、脑子灵的战士学习英语和朝鲜语,李继德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任务就是尽快学会外语,然后再回到自己的部队,教其他战士学习。

  “come on,let down your guard……”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是李继德在部队所学的英语口语仍然张口就来。“意思就是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

  除了英语,李继德还学习了朝鲜语,随后他又用朝鲜语流利地说了一句话。“刚才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大娘,有没有吃的’。反正当时在部队学的都是类似的话。”

  培训完之后回到班里的当天晚上,黄继光就对李继德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小李子,这几天都学了啥?”黄继光趴在被窝里问。

  “保密。你问这干啥?”李继德半开玩笑地说。

  “我知道你这几天学外国话,我先跟你学学。”黄继光说。

  就这样,要强的黄继光趴在被窝里跟李继德开始认真学英语,“后来我把6连的战士都教会了,黄继光是第一个学会的。”

  战场负伤 营长脱下大衣盖他身上

  之后时间不长,艰苦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就在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眼、志愿军战士占领597.9高地后两天,敌人再次对这个战略高地发起了强烈的攻势。

  “其实597.9高地争夺战一直没有停止,几乎每天都在打仗。”李继德回忆,当天他跟随营长秦长贵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突然,一伙英国军队出现在营长的望远镜观察筒里。“当时美国军队伤亡也很大,所以换上英国人进攻,大约有一个团的兵力。”

  看到这种情况,秦长贵马上向后方指挥部汇报敌情,作为警卫员的李继德也拿起了望远镜,观察敌人的情况。敌人前进得很快,眼看就要冲上阵地。

  在此情况下,李继德未经请示,抄起手边的转轮冲锋枪就冲上了阵地,朝着敌人就是一通扫射。72发子弹很快打光了,前进的敌人也倒下了一片。“嗒嗒嗒……”就在这时,子弹突然从他的左方打了过来,李继德觉得腰腹部一阵疼痛,随之倒在了地上。

  原来,李继德虽然注意了前方的情况,却没有发现侧面的敌人,三颗子弹打穿了他的身体,在他的身上留下了6个血窟窿。

  敌人退走后,躺在地上的李继德看到了来到阵地的秦长贵,而秦长贵也发现了受伤的李继德。“赶快给他包扎一下。”秦长贵对卫生员喊了一声。就在卫生员给李继德简单处理了伤口后,李继德突然觉得身上一暖,原来,秦长贵把穿在身上的棉大衣脱了下来,盖在了李继德身上。

  李继德的眼圈当即就红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我也不是怕死,就是觉得心里暖暖的。”李继德至今仍不忘营长对他的救命之恩。

  那段历史 他永记心中

  负伤后的李继德被转入黑龙江省庆安县第25陆军医院接受治疗,“我记得很清楚,就住在1分院休养3连8病室1号床,后来病情稳定些才给家里写了封信。”

  李继德说,他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段往事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不断在脑海中回转。“我年龄大了,但是脑子还不糊涂,那些事早就刻在我的脑子里了。”

  随后,李继德又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以此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你知道那时候‘土豆’是啥意思吗?土豆就是炮弹。那时候通讯必须用暗语,防止敌人偷情报。比如前线说‘我们要土豆,我们准备会餐’,这就是说前沿阵地缺弹药了,需要我们提供弹药。”

  在李继德的脑海里,当时他们所在部队有一支侦查小组,专门负责潜入敌后侦察敌情,使志愿军掌握了很多敌方情报。“那支侦查小组的代号就是‘北京’,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我是因为给部队首长当警卫员,所以接触的这方面事情非常多。”

  尽管战火和硝烟已经远离李继德,但是在他心中他永远是15军的一个兵。“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不屈的英魂,浩然的气魄,被历史铭记。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李继德的故事也将继续为后人诉说。(文/图 张亚军 孙银峰)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