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灯寻影——探究泰山皮影的前世今生
执灯寻影实践团队合影:唐浩然、董云炜、于晴、王玉琛、张凌霄(从左至右)
泰山在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中扮演了国家祭天神坛的角色,在封建皇帝和百姓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在巍峨的泰山脚下,还有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泰山文化中与其相得益彰。那就是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泰山皮影戏。
7月4日至7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的5名学生在岱岳脚下开展了名为“执灯寻影”的暑期实践活动,在五天时间里,在岱庙、泰山皮影艺术馆、皮影艺术研究馆等地进行调查走访,也对泰山皮影文化有了新的解读:通过此次实践,我们看到了中华大地的古老艺术,在岱岳扎根生长后,所表现出震惊世界的艺术品格,也使我们陷入深思:泰山皮影顽强的生命力能否适应新时代的步伐,仍需几代人继往开来,勇于传承。
制作皮影的涂色过程
最精良的制作
7月4日10时许,执灯寻影团队一行五人到达泰山皮影艺术馆。“这做皮影啊,讲究可多着呢……”在皮影戏工作室,我们有幸见到了皮影制作艺术家张老先生。
谈到制作皮影,老先生指指铺着红布的桌上大小不一的刻刀:“我做了几十年的皮影,最着迷的就数那雕刻的时候,从《石敢当》做到你们学生喜欢的鸟叔,都结实着呢,一张皮影用上几年不成问题。”说起制作皮影,老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讲究:“泰山皮影和别的皮影不一样,别的皮影用牛皮用羊皮,我们用上好的驴皮。刻的时候啊刻刀分工可不能马虎,皮影这行有个口诀: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
张老先生拍拍刻好的还未上色的皮影,叹到:“这些是还没上色的,上色之后鲜艳得不得了啊。泰山皮影最妙的就是骨缝和骨眼,就是咱们常说的接缝,骨缝不好,一套皮影就只能形似,不能传神。上完色啊用绳子把它们接起来,一个皮影安上几个不同的头就成了几个不同的人物,同样能演出最妙的戏。”
老先生平时话不多,但谈到做皮影时就有说不完的话,朴实的一身布衣,操着一口精神的泰安方言,仿佛做皮影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小桌上物品虽多,但都井井有条,他手中青黄色的皮影半成品即使没经过上色和拼接,都传神得紧。
做皮影还只是泰山皮影的冰山一角,却如此复杂讲究。快到正午了,张老先生又拾起手头的工作雕刻起来。几缕阳光从窗棂透了进来,照在青黄透亮的皮影上,蓦地照亮了一屋的古韵。
泰山皮影岱庙剧场内景
最精致的“动画”
六把高椅围着一张大方桌,桌上两碟干果小点,正中一壶香醇的泰山女儿红,配上花纹繁复的椅垫桌垫,就是一方小天地。皮影演出厅不大,约莫共十几张方桌,松松地摆在一起,倒别有一番闲适的韵味。一方小台上摆着洁白的戏台和幕布,打着昏黄的光,乍一看便的确像是到了太虚幻境,又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使人神往。
7月5日,我们来到了泰安皮影艺术研究馆,以便进一步了解皮影的“核心情报”。“泰山皮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表演吧。”泰山皮影第八代传人,泰山皮影第六代传人范正安老先生的外孙女朱玉馨如是说。她在谈及外公的皮影戏时满是敬佩与自豪:“我们泰山皮影不仅和其他艺术不同,还与其他流派的皮影不同,其他皮影有一个行规是‘七紧八送九消停’,而泰山皮影人称‘十不闲’:‘脑里想着词儿,嘴里唱着曲儿,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说是一人胜过千军万马也不为过。”
《石敢当》算是泰山皮影最为经典的一出戏了,中间夹杂着的泰安方言和出其不意的包袱,使人完全置身故事中,全然记不得自己是在观看皮影,倒像是在看一场声情并茂的现场版动画片。
皮影戏后台却并不像台前看得轻松,皮影大都是三到五根竹竿,皮影艺术家们大多单手操纵,或近或远或高或低,每一个动作都有内行独特的门道,外行人大概只能看个热闹罢了。想做内行人,也不是一间轻松的事:“我今年32岁,从20岁的时候开始接触泰山皮影,皮影虽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但也是喜欢它到骨子里。每当表演皮影的时候都是我最有精神的时候,在后边操纵者皮影就能想起它们在前面栩栩如生的样子。”
团队成员练习皮影表演
最“精彩”的表演
7月6日,终于进入了团员们期待已久的实地走访阶段。泰山皮影之所以闻名世界,就是因为其强大的包容性于极强的变通性。从古至今的故事,甚至游戏中的人物,泰山皮影都能做到9分相似。执灯寻影团队中的两名女生很幸运地被老艺术家引领上台即兴表演一段《江南style》皮影戏,一人控制鸟叔,一人控制马,两个人四只手,控制两个皮影人物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其间几次惹得观众哄堂大笑:马不是马,是一匹只会移动不会奔跑的马;鸟叔也不是鸟叔,是一个只会动头四肢僵硬的人。足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不是空穴来风。
另一侧空旷的戏台上,放置着花样各异的精巧皮影,单单动物就有几十种,在十几米长的桌案上一字排开,花花绿绿的色彩重叠着,也是一幅斑斓的风景画。演皮影,总得一步一步开始,一个皮影五根竹竿,凭借双手让她站起来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要提把它操纵地犹如真人。皮影界的说法一个月入门,的确所言非虚。
“泰山皮影的表现形式太多了,我们上台只会拿着皮影来回跑动,却没想到手腕的巧劲也是不可或缺的。真的只有亲自演皮影才能了解到泰山皮影的不容易和它的妙趣横生之处。”执灯寻影团队中的于晴同学感慨良多。的确,皮影这门表演艺术,只有表演,方能窥得其中精妙之处。
采访泰山皮影第八代传人朱玉馨
最精心的传承
在采访小朱时,她几度热泪盈眶:“我没有办法不为它操心,我从小就开始学习皮影,从小就成长在皮影的熏陶之下,我今年22岁,也是大学生,从三岁就开始接触皮影,这样算来我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坚持了十八九年了。现在皮影已经成为了我不可分割一部分。无论我走到哪我都想着它,我从小练习泰山皮影,联系雕刻技法,联系演出技巧,唱腔、乐器演奏等等,一路上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收获也只有我自己知道。”
小朱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对泰山皮影的前途也同样充满信心:“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就是想象力和爱心丰富。我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同样也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心,只要有想法就大胆地实施下去,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这是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呢?”
谈到要做出的努力,小朱感到前路漫漫:“泰山皮影于2009年建立了首家私人剧场,到现在已经八九年的时间了,岱庙剧场就是泰安政府提供给我们的免费剧场,也突出了我们的展示空间。今年的5月1日,我们在北京前门大家一号店开了两个新剧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窗口,同样是北京东城区政府大力支持的,市、省、国家各级政府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小朱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泰山皮影也有着不一样的前景展望和管理观念:“我们要不断更新我们的理念。我们不仅要利用政府的输血功能,还要打造自身的造血功能,自力更生,发展文创产品和演出产品,通过造血功能实现泰山皮影的二次发展。同时我们一起把焦点放在发展传承上。毕竟泰山皮影不仅古老且有蓬勃生机,我想让更多人学习皮影、了解皮影、爱上皮影。”
泰山皮影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受欢迎。泰山皮影第六代传人,现今已72岁的范正安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戏迷”,他是一个纯粹的人,心里记挂着皮影,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表演皮影,终于有了收获。在2011年,范正安先生把泰山皮影戏演进了联合国,震惊世界!在国际木偶艺术周上,范正安先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同台竞技,一场泰山皮影赢得满堂喝彩,得到了国际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小朱眼里泪光闪烁,让人动容,同时又让人感叹泰山皮影的伟大魅力:当泰山皮影真的扎根生长后,便是无数人心中的牵挂,终其一生都无法将其遗忘。泰山皮影用六百年换得今日成就,六百年栉风沐雨,六百年风雨兼程,一滴滴汗一滴滴泪成就了今日的泰山皮影。
六百年前的泰山皮影我们都无从记起,我们看到的,是近一个世纪,泰山皮影艺术家们用他们的汗水和心血浇灌出的伟大艺术,不朽且生机勃勃。解放前他们带着油罐子、水壶、为谋生走街赶场;解放后他们吊着马灯,为歌颂新生活创作奔忙;六十年代他们挂着汽灯,为冲破阻碍手苦守祖业;七八十年代他们借着白炽灯,为锤炼艺术不舍昼夜;九十年代他们换上现代灯,为传承大业风雨兼程。
六百年来,无数盏灯照亮着泰山皮影的前进道路。在这过去的时间里,无数人一直默默努力着,不管是在和平稳定的时代里,还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泰山皮影一直咬紧牙关,未曾松动,一如始终。而未来的泰山皮影也会以一副谦虚人的姿态,不断地继承与发展,向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