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影视作品中的“中年叙事”观察

来源:光明日报

2024-09-26 16:08:47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年题材电视剧《凡人歌》《玫瑰的故事》《小夫妻》剧照。资料图片

  近期电视剧《凡人歌》再现了当下都市中年人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如同一面多棱镜,映射出中年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引起了观众的共情和讨论,也让影视作品中的“中年叙事”成为关注焦点。

  虽然联合国对于何谓中年有一个明确的年龄界定,但在人们的感性认识中,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五十半百,似乎都可以列入中年范畴。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年既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在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被要求的状态。

  近年来,愈发丰富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电视剧密集且大量地关注中年人这一群体,并且几乎每种剧集类型都有涉及,已然成为一种现象,其创作优势与局限都值得关注与探讨。

  中年题材内容丰富且具有延伸性

  如果把根据谌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人到中年》视作改革开放后最早以“中年”命名的影视作品的话,那么之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成为主导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剧就成为塑造中年角色和表现中年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

  近年来,中年人在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中轮番出场。比如,都市情感剧《我们的婚姻》《第二次牵手》《浪漫的事》《男人四十》《中国式离婚》《玫瑰的故事》《小夫妻》,讲的是中年人的情感婚姻故事;《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玫瑰之战》《好事成双》等职场剧,诉说的是中年人的职场问题;《小敏家》《小舍得》《小离别》《小欢喜》等家庭伦理和育儿剧,讲述的是中年人的代际和教育问题;《孝子》《满堂爹娘》关注的是中年人对于长辈的照护与赡养问题;《张卫国的夏天》《我是余欢水》《中国式关系》采用荒诞或偏喜剧的风格来表现所谓“中年危机”。当然,更多的作品则是将以上几种类型相互融合,呈现中年人所面临的整体困境,如《更年期的幸福生活》《熟年》等。

  这些大量聚焦或表现中年人的作品,延伸进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之中,一方面说明中年人及其生活为观众所关注;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从影视创作的角度而言,中年题材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源泉。其原因在于,中年相较于青少年及老年等群体,其社会及人际关系最为复杂,可以涉及的题材内容,除了自身主体之外,更可扩及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上有老下有小”这一对中年人最常用的形容,就是指其在家庭范畴内,与子代和父代的关系;而职场中与同事、生活中与他人的关系,也是中年人生活圈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因而,中年和中年题材的电视剧,既可以表现中年这一群体的独有特征,同时也可以以中年群体为关系中介,表征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探讨更为丰富的社会话题。

  中年题材影视创作的叙事与特征

  基于主体和关系的中年影视叙事,若从已有的电视剧来考察,其最主要的主题一言以概之,可谓“中年危机”。

  如果追溯“中年危机”,这一概念与雅克所说的“成年人意识到生命有限以及他们的生命中可能还留存多少时日的时候”相关。生命的老化与庸常,虽是常态和不可阻挡之势,却难免在寂静疲乏等某一时刻,让人生出委屈和无聊,以至于升腾起不甘。如果这种情绪有发泄和处理的管道,那么自然可以平稳过渡,让生活恢复到积极状态,而如果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排解,则很容易出现各种焦虑、不满和痛苦,以至于成为在中年期特有的各种身体和精神在主观和客观上的表征,是为“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的背后有生物性时间和社会性时代变化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基于制造影视剧戏剧冲突点的考量,绝大多数表现中年的电视剧,其主要的叙事策略都是诉诸各种困境:物质困境或精神困境,源于自身或源于他者。

  近年来表现中年人及其生活和世界的电视剧,又主要有三种集中的创作倾向。

  第一,主要集中于城市生活。出于市场回报的考虑,作为大众文艺形式的电视剧,将其表现群体主要聚焦于城市中年人,除《乡村爱情故事》外,当下的电视剧中较少见到农村中年角色。其实,农村的中年人也非常值得关注,比如很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都是中年人,他们每个人都有故事,他们也会遇到人到中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影视作品中的“中年叙事”不能忽视他们,也不能忽视他们身后的那些普通农民。

  第二,主要集中于男性。虽然《人到中年》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医生,然而它之后的电视剧中的中年人及其困苦和问题的表现主体,却大都集中于男性,电视剧在处理中年题材时,女性视角以及对于中年女性的关注和诉说较为稀缺。

  第三,电视剧对于物质生活和具体生活困境具象化表现远远多于对中年人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描摹刻画。对于具象的生活和细节以及困境的呈现,于创作者和接受者而言,都是便宜的,但抽象的情感,心理和精神表现的缺失,也凸显了创作者表现能力和想象力的匮乏,长此以往会造成接受者的审美疲劳。

  从表现中年到超越中年

  好的现实题材作品,会塑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更会在此基础上传递出正面的人格魅力及社会价值。以中年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剧创作,既丰富了荧屏上的角色形象,也拓展了电视剧的叙事议题和现实维度,让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既可以反思自身,也可体认社会与生活。

  然而,过度的危机或困境叙事,不仅不能让观众得到情感的纾解和精神的抚慰,反而会让他们陷入焦虑的漩涡。因而,面对越来越多的聚焦中年的电视剧创作,如何在现有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内容题材以及叙事策略等层面进行进一步的开拓和创新,是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要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心态,让观众产生共情和认同,更需要让观众获得向上与奋发的勇气和力量。这可能是影视作品在表征生活的基础上,需要更加认真思索的向度。从这个角度看,表现“中年危机”是重要的,但只呈现浅表的“中年危机”的各种样态是不够的;而如果只是在作品结尾给出一个潦草苍白的解决之道,也是不负责任的。

  在很多国产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层面的种种展示,也有一些让人有记忆点的情节和人物,但总体上更偏重对欲望和物质困境的叙述和表达。一些国外的优秀影视剧,如《我的解放日记》《我的大叔》,不追求过于曲折的情节和故事,主要聚焦于情感的渲染以及中年人内心的挣扎和纠结,以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呈现更为丰富的社会心态,这样的叙事策略可资我们借鉴。

  年华如落花流水,世事如白驹过隙。中年有其人生特定阶段生理和心理上的独特性,但内心的复杂与困惑、生活的压力与不易,并不是中年人所独有的,只是这些表现之于中年人有其代表性和普遍性,因而具有极大的样本意义与表征意义。这也是近年来将社会发展及社会心态与中年人的生命历程相结合进行创作的电视剧越来越多的根本缘由。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表现哪个年龄段,无论聚焦对象是谁,都应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相勾连,给予观众真善美的体验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影视作品中的“中年叙事”,不仅表现中年危机,更要表现中年奋斗,不仅表现中年,更要超越中年,给予人们人到中年再出发的勇气,给予观众信心和力量。

  (作者:吕鹏,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影视文化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