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技能强市 匠心筑梦——东营市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来源:东营网

2024-07-23 11:09:33


  爱东营讯 黄河入海、才聚东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的奋进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并赋予重大使命的城市——东营,迎来了以“聚黄河巧匠、谱技能华章”为主题的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暨“技能中国行2024——走进山东(东营)”系列活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大赛的承办城市,多年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坚持“引育结合、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动”工作思路,加快构建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系,不断开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领域新格局,先后成功举办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黄河流域高技能人才培育协同创新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在全省率先建成集培训、竞赛、评价于一体的渤海工匠学院,创新开展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和职业农民技能认定,率先将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纳入人才补贴范围,东营市青年人才连续6年实现净流入……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着力构筑起黄河三角洲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存量突破38.62万人,高技能人才存量达12.9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3.61%。

  匠心育才:校企融合育英才定制培养铸匠心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我市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服务与社会推进相互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职业技能发展铺设坚实基础。

  (资料图 记者 刘健阳 于中平)

  ——持续开展定制化培养。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拓宽政策覆盖面,组织实施“金蓝领”项目培训3500余人;充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企业定制培养高技能人才4000余人。

  ——率先创建工匠学院。按照“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评价”一体化推进模式,率先在全省建立渤海工匠学院。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领域,面向企业骨干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技能人才高端研修等专题培训59班次2439人次;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改项目,实施“东营工匠”学制班培养计划,加大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力度,开设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橡胶制品、有色金属等36个专业培养2963名技师、高级技师。

  ——探索政企共育培养路径。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技改项目,采取人社部门主办、骨干企业承办、培训机构协办的模式,组织实施企业项目制培训;围绕高危行业安全、“优势产业+人工智能”等内容实施行业专项技能提升行动,有效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市通过项目制方式培训企业职工7000余人次。

  匠心竞秀:一体多翼搭平台多元竞赛展风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市建立起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和乡村传统技能技艺大赛为主体,部门协同、市县联动、“一体多翼”的竞赛格局,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资料图 记者 李萍)

  ——着力打造东营特色竞赛品牌,擦亮“黄河口”名片。我市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人社部门统筹,工会、团委、妇联参与,行业协会或企业承办的联动机制,连续组织举办十一届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评选出东营市技术能手665人。

  ——积极参战省赛国赛世赛,全面提升技能水平。我市技能人才辈出,1人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获1枚铜牌,3个优胜奖;参加首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3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13个优胜奖;同时,加强竞赛载体建设,设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3处、省集训基地3处。

  ——举办乡村振兴技艺技能大赛,赋能乡村发展。2019年以来,我市以“匠心传承、技能富民”为主题,面向农村二三产业“能工巧匠”,连续举办五届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涵盖水煎包制作、草柳编、拖拉机驾驶操作等26项赛事(含2项省级赛事),共选拔山东省技术能手8人,东营市技能状元21人。

  匠心评鉴:全领域科学评价发展渠道更畅通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我市坚持守正创新,建立全领域评价机制,畅通技能人才发展渠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率先开展企业职称自主评审。从2019年起,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职称评审权限下放,按照“注重实绩、谁用谁评、重在使用”的原则,率先在全省开展企业职称自主评审试点,遴选105家试点企业,自主制定评价标准、自主实施评审工作,累计评出中初级职称4296人,充分激发了技术人才活力。

  ——创新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组织用人单位结合生产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企业技能自主评价。全市共有513家企业进行自主评价备案,涵盖了我市主导产业领域207个(工种),开展自主评价5.46万人。万达控股集团在全市首次开展企业特级技师自主评价,2人通过综合评审,取证后享受正高级工程师待遇。不断完善社会化评价,深入挖掘民间“能人”。建立东营市技能评价标准化体系,指导16家备案机构开展社会化评价4.04万余人。

  ——首创职业农民技能认定。2021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技能认定工作,面向具有我市农民身份、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能工巧匠”,借鉴企业职工职业技能认定(鉴定)模式,通过考核评定或“以赛代评”等方式,认定一批农民技师、高级技师和特级技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考核评定和“以赛代评”方式开展无人机飞防、老粗布制作等22项认定,通过“考评”“比评”等方式认定农民技师476人(其中高级技师3人)。

  匠心激励:全方位支持引导浓厚氛围润人心

  厚植工匠精神,褒扬工匠情怀。我市全力推动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激励体系,涵养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资料图 记者 关晨歆)

  ——持续强化激励引导。实施市级以上人才工程梯次选拔培育工程,全市先后有227名技能人才获评省级以上荣誉称号,888人获评市级荣誉称号。落实“人才金政40条”政策精神,在全省率先将技工院校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资格的毕业生纳入人才引进补贴范围。建立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人员奖励机制,市财政按获奖层级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我市两次修订完善东营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每年选拔20名左右东营市首席技师,管理期5年内可享受每月1000元政府津贴,及每年健康体检和疗养,待遇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在工程技术、农业等8个领域建立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建立联系高技能人才制度,在发展党员、树立典型、评选劳动模范中重点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营造浓厚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

  技以载道,匠心筑梦。在这片充满激情与创新的沃土上,我们将一同见证“匠心”在新时代绽放的熠熠光辉。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着力在推动“技能山东”建设中展现东营担当、贡献东营力量。

  ——聚焦黄河战略实施,推动高技能人才协同共育。全面落实共建“技能山东”协议,承办好首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动黄河流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师资研修中心建设,加快培养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技能人才,搭建黄河流域高技能人才交流协作平台。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增强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以全面建设“技能东营”为引领,着力提升山东加工制造业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梯次培育机制,抓好“东营工匠”学制班培养、“产业链”综合培训项目试点,持续打造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乡村振兴技艺技能大赛品牌,年度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

  ——聚焦政企联动创新,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着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落实“人才金政40条”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深入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鼓励引导企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方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

  ——聚焦人才发展生态,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健全完善以政府激励为导向、企业激励为主体、社会激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激励体系。持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大力选树高技能人才典型,着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