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宣与舆背后的字理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2023-11-14 09:30:42


  在传播学中,宣传与舆论的关系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讨论话题。

  《辞海》是这样定义“宣传”和“舆论”的:

  宣传:个人或团体借助于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观念或主张,以影响受众的态度和思想的社会活动。

  舆论:公众的意见或言论。

  这种解释过于笼统,咱们不妨通过“宣传”和“舆论”背后的字理,对两者关系进行一下解读。

  图源丨人民论坛网

  1

  宣,从宀从亘。我们知道,有关中国“房子”方面的汉字,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穴”字头、“厂”字头、“广”字头、“宀”字头。

  “宀”部首内的汉字,最好的屋子当数“宣”。

  宣,从宀从亘。亘,象形字,甲骨文好似水回旋形。小篆突出两条河道。今规范为亘。本义为水流回旋。

  亘,还作“亙”的简化字。

  亙,会意字。甲骨文上横表示宇宙,下横表示大地,中间为月形,此“月”代表日月星辰。金文。小篆。隶变后规范写作“亙”(不是互字)。今简化为“亘”。亙为恒的本字。亙指空间或时间上连绵不断,如“亘古未有、横亘、绵亘”等。

  所以,“亘”中间为太阳,上横表宇宙,下横为大地,是从“亙”引申过来的。

  宣,如按亘自身本义来讲,说明屋内装饰有回旋图案,此屋非同小可。海水江崖纹后常用于龙袍等物品上,这不得不说与“宣”的推波助澜分不开。

  如按亘第二种理解(天、日、地),“宣”能够把“亘”罩住,此屋非宇宙中天帝、大地上天子所专属。

  事实果真如此,宣与室组合成宣室,成为古代宫殿名,后来泛指帝王所居正室,也引申指帝王颁布旨令的大殿。在这里,帝王发出指令,将自己思想、意图、法规等传播出去,这就有了“宣传”一词。

  说起宣室,不得不提到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大意是汉文帝为了访求天下贤士,在宣室内召见逐臣。那贾生(贾谊,西汉政论家)才华横溢,实在是超群绝伦。可惜两人谈到夜半三更,文帝枉自前移坐席;不问国计民生如何治理,只问那无稽的鬼神。李商隐借凭吊贾谊来抒发自己对当局无奈。

  传,繁体字“傳”。傳,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人从專(转动,兼表声),会供人转换车马的驿站之意。小篆。隶变后写作傳。今简化为“传”。驿站就是传递信函、文件之所。

  也有专家说,專为手持纺槌捻线,捻线需要转动槌子,同时也需要专心。

  从專的字有傳(传)、磚(砖)、摶(抟)、團(团)、轉(转),这些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一心不能二用,要不然,砖的质量不合格,那万里长城永不倒也只能是一句神话。

  需要注意的是傳(传)与傅的区别,仔细瞅瞅,还是能够辨别开来的。

  專简化为专,而尃保持原有形象不变,如“傅、搏、博、馎、膊、溥、缚、赙、鎛”。

  2

  了解了宣与传,下面再说舆与论。

  舆,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是四只手抬一辆车。古代的舆与轿子相似,没有轮子。出现有轮的车子后,轮子上边载物或坐人的车厢仍然叫舆。小篆整齐化。隶变后写作輿,今简化为舆,本义为人们抬着车子前行。

  舆字小篆体下方两只手,隶变后简化为,很多汉字中有这个字根,如“兵”就是斤(斧子类武器)与组合,并不像人们说的兵是丘八联合体。“共、兴、具、典”等都属于此类型。

  舆字上方左右两只手,在一些汉字也有体现,如“學(学)、興(兴)、與(与)、盥”等字。

  大地负载万物与车承载相似,故有“天为盖,地为舆”之语,舆遂就有了大地和疆域的意思,如“周武帝平齐,中原尽入舆地”。舆由众人抬,故而引申出“众、多、百姓”。

  论,繁体字論。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言从侖(侖上为人与一组合,表示集合,下方为竹简,侖整字表人们整理竹简使其条理规范,兼表声),会有条理地分析整理之意。隶变后写作論,今简化为论,本义为分析说明事理。常见词有“议论、言论、辩论、讨论、论点、论据、论证、论文”等。

  坐车的人发出的指令,抬车人必须遵照执行,这就是指导、引导、导向;反之,抬车的百姓,也可以对指令作出反馈,诸如车主说的方向对不对,提的要求合不合时宜等,于是就有了论。听到众人议论之后,坐车的人要认真反思,遵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则。舆与论,就在车子周围发生了,从而形成舆论氛围。

  3

  综合上述字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宣传是手段、行动,看得见摸得着;舆论是宣传后形成氛围,看是无形其实有形。宣传与舆论是相互的,谁也离不开谁。

  宣传是围绕中心工作而开展的,是鼓与呼、呐与喊,不得帮倒忙。

  舆论宣传讲究导向,作为管理者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指导人们前行的方向。需要“张扬”的,就得大力营造烘托舆论氛围让人人崇之学之;如需“抑制”的,就得全方位发力聚而指责批评,使人人敬之畏之。

  宣传工作自上而下,信息反馈自下而上,这就要求传达渠道要畅通,让上传下达便捷实现,特别时候必须赶在不实信息传播之前;传递过程不能走样,古时候没有文字就容易传着传着变调,有了文字就好多了。但每人对文字理解也容易存在差别,这就要求传达的文字书写时要精准易懂。

  舆论宣传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舆论宣传过程中,要及时深入基层、走进大众,听取群众的意见,适时修正,从而形成上下同心同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吴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