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科里科气”的万亿之城——“对标合肥”之科技创新篇

来源:博览新闻

2023-07-12 08:50:23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赵瑞雪 沙红翠 见习记者胡明

  行走在合肥,一处处科研院所林立,各类科技型企业、科创园区集聚,“科里科气”扑面而来。

  在这座因科技创新而闻名的城市,政府一切工作服务科技创新、让路科技创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重点产业设立科技工作专班;推进科技招商培育未来产业;成立科创委、战新委、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安排一名市委常委统管、专管科技、产业、金融……

  拿出最好的地方搞科研。合肥市政府以实际行动发声:对于科技创新,怎么支持都不为过!

  跳出小科技,织就全域创新大生态。淄博需要向合肥学什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淄博要学:“让技术用起来”是对创新最大的支持

  从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到“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成果频出,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合肥始终笃定“让技术用起来”就是对创新最大的支持。

  量子科技发展的“合肥模式”是个很好的例证。早期,当大多数人还不知道“量子”为何物时,合肥就敏锐预见这一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支持启动了全球第一个大规模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合肥市党政机关则成为国内第一批量子保密通信用户。

  既敢坐又能稳坐基础研究、尖端科技的冷板凳,底气源自合肥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一先天优势。

  位于合肥市“量子大街”上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这一技术就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作为面向世界前沿的一项科学技术,量子信息技术正在合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户服务部团队负责人、资深技术专家谷风波颇为自豪。近年来,量子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2011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盾量子承建的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成,合肥由此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2017年,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开通,我国量子技术的产业化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实用化量子信息应用的标杆性项目——合肥量子城域网正式开通,承载的政务、财政等各种业务应用,真正实现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据了解,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做到全球领先,产业化进展喜人。

  科研人员正在安装量子芯片

  “让技术用起来”成为合肥校城融合的最好注脚。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合肥的高校约有60余家,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市委、市政府对各高校院所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就像我们举全市之力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学校也反哺着整个合肥产业的发展。”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戴兵深有感触。

  如果说,淄博在校城融合、“科技副总”等方面的探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那么且不论淄博与合肥两地高校的层级差异,仅仅是通过“让技术用起来”,而实现的校与城在人才深度融合上的“捆绑”,“合肥经验”就值得淄博学习。

  拿人工智能产业来说,合肥市的龙头企业科大讯飞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技术诞生,企业主要负责人则是少年班的学生。这一产业链上另一家企业——在美上市的小米手环生产商华米科技,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孵化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在合肥大约有400余家,吸纳该校毕业生做高管的企业,在合肥超过4000家,且均为硬科技企业。

  淄博要学:为产业找研发,倒逼成果服务产业

  在合肥,只要你能把手中的技术与“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结合起来,那就可以放心大胆去创业。这样“敢为人先”的底气,来自于政府“兜底”。

  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合肥,有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研发平台,原始创新成果相对丰富,如何更好地将先进创新成果与现实产业相结合?合肥有自己的创新做法。

  首先,合肥市积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新型研发机构,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这些机构的核心目的就是把大学里的科研成果进行孵化、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从成果发现,到成果评价、成果转化、成果应用各环节的全链条、闭环模式。截至目前,合肥市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已有44家,孵化企业1200余家。

  再者,在市科创委统筹下,合肥市专门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班,由基金、中介、政府部门等人员组成。专班会随时深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去挖掘适合合肥产业前瞻布局的、有价值的早期科研成果。

  为了实现产业化目标,合肥市政府还会努力做到“三个第一”。即:找到成果的第一发明人,给予可转化的成果第一笔资金,以及帮助刚刚实现转化的成果找到第一笔订单。

  “简单来说,政府有200万元的种子基金帮助企业初创,专班的专业团队会帮助企业对接资源、做股权架构设计、实现场景应用等。最后,这些创新型产品下线后怎么走上市场?也有政策支持。”戴兵介绍。

  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就是由合肥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共建的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其市场化运作的两种模式已非常成熟。一是创新院围绕合肥产业建设16个研发中心,由相应的学术带头人主导建设,导向就是成果转化,而转化出的企业一定是围绕合肥主要产业补链、延链,这是“研发中心+公司”模式;另一种“公司+研发中心”模式,就是创新院与孵化出的高科技企业共建研发中心。

  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倒逼成果转化为产业创新服务。

  “从成果转化的第一笔帮扶资金注入,我们就开始了全流程服务。高校科研人员做成果转化最缺什么?管理!”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副院长谢成军表示,企业在刚实现成果转化的两三年内最难,先帮它活下去,再为其匹配发展资源,这就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

  淄博的新型研发机构也有不少,但在成果转化方面还是弱了些,合肥经验告诉我们:

  一定要锁定本地产业方向引进创新源,只有把握技术的源头,才能集聚更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团队的成果;要做强本地的产业研究院,孵化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从而有力支撑产业发展。

  淄博要学:先有产业生态,才能成就人才高地

  合肥是一片创新的天地,更是一片养人的沃土。

  安徽创新馆内景

  位于巢湖之畔的安徽创新馆,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模型、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嫦娥四号”缓冲拉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生态移动牧场模型……一件件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展品,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不仅是一处高端科技的展示窗口,更是一处安徽科技大市场。在这里,吸引着全球资源进行孵化,更培养出一位位懂科技、懂产业、懂市场、懂管理、懂资本的技术经济人,一个个实操案例,让更多科技成果与本地产业有效对接。

  合肥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技创新,除了巢湖之畔还有科学岛。十年前,哈佛大学毕业的几位博士,被科学岛顶尖的大科学装置和优美环境吸引,来到科学岛安家创业,一度传为美谈。如今,作为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所在地的科学岛,不仅是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更拥有30多个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领军人才300余人,是合肥名副其实的科研圣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创新来说,必须舍得投入。去年,合肥市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8%,约245亿元,依托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发展,合肥的GDP、工业总产值均实现过万亿。

  产业集群的快速壮大带动了合肥市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反之,稳健的企业投资同样离不开稳健的人才预期。

  产业留人、感情留人,成就了这片人才沃土。

  2022年1月,《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颁布实施,以专门的立法保障加快科技创新;除了科创委,又组建市科创集团、人才集团,构建全市“一盘棋”推进创新发展的“大科技”工作格局;一次次更新人才政策,以真金白银吸引集聚各类人才;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里科气”的合肥,吸引和培养着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学家、高端科研人才和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又催生了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产业创新。

  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合肥将两者融合做到了极致。

  媲美三面环水、远离喧嚣的合肥科学岛,在淄博,国家级高新区美丽的玉龙湖畔也有一座科学城,以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为代表的一个个高能级平台纷纷入驻、一家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慕名而来、一位位产业人才从八方汇聚……

  提效争先,比拼赶超,树立“一盘棋”的“大科技”思维,让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真正转变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淄博,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