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览新闻
2023-10-26 08:33:15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沙红翠
这几天,来我市游玩的旅客,被火车站、齐盛湖、各大商圈等地设置的红色“劳动之城”打卡点深深吸引,一幅幅劳动者的奋斗图景在这座城市占据C位。
以城市之名,向劳动者致敬!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3日下午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我市提出聚力打造“劳动之城”,就是要在全市树牢“劳动最光荣”理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广大劳动者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创新创造,用劳动创造幸福,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促进劳动光荣蔚然成风
打造“劳动之城”,对正处于转型跨越关键期的淄博尤为重要。
作为老工业城市,我市是一座有着光荣工运历史的城市,厚实的产业家底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条战线上能工巧匠的精耕细作。建设时期、发展时期如此,转型时期更是如此。
当前,我市正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浪潮,抢抓机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劳动者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尤其是对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劳动之城”,是时代所呼、城市所需,亦是劳动者所期。
那么,如何打造“劳动之城”?
我市提出的路径是“六个促进”:促进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优质岗位充沛供给、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促进劳动人才技能提升、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美满、促进劳动光荣蔚然成风。
“六个促进”,殊途同归,那就是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在淄博蔚然成风。
政治地位和荣誉表彰能够最直接体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对劳动者的认同。我市提出着力提高劳动者政治待遇,适当增加一线劳动者在党代表大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比例,让广大劳动者有荣耀、受尊重。
董丹华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白酒品评高级工程师董丹华,今年3月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全国工人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激励很多普通劳动者向“劳模”看齐。
除此之外,我市更注重让劳动者在生活细节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比如,市总工会关心关爱劳动者,目前已在全市建设410家劳动者驿站,帮助户外劳动者解决“喝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而且一直在不断扩容提标。
努力让每个人出彩
城市对劳动者的尊重,最核心的还是提高劳动者本领、构建兴业乐业的生态。
我市围绕健全区域发展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动区县域经济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搭建了越来越多的培训平台,吸引集聚高端人才、技术明星、能工巧匠立地扎根、创新创业。
徐军磊是贝朗医疗的一名员工,大学毕业后进入莱茵科斯特,接受电气、机械实操、程序编程等培训。“经过实训,大学生实现了从理论到实操的过渡,上手快、能力强,大大缩短了企业培养成本。”德国独资企业贝朗医疗人事经理左晓旭告诉记者。
莱茵科斯特是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其打造的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景化岗位场景,练就过硬的实操技能。该平台已累计服务新华医疗、汇丰石化、鲁泰纺织、东岳集团等360余家企业,培训服务53500余人次,培训“金蓝领”高技能人才2161人,为我市“四强”产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产业工人。
在百年产城的基因浸润下,淄博各大企业也形成了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晋升制度。
韩爱华
前几天,2023年度“齐鲁巾帼工匠”发布,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贴花组组长韩爱华捧回荣誉。她在岗位上埋头苦干,在陶瓷杯上画线一画就是30年,一笔成型的本领在今年陶博会上惊艳外国友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
我市一方面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民、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一方面健全职业培训体系,出台“人才金政50条”“技能兴淄26条”“人才强链17条”等政策措施,利用市劳模工匠学院链接各方资源,实施职工技能迭代计划,每年培训职工10万人次,五至六年完成一次职工技能迭代,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干劲充盈为城市添彩
城市为劳动者搭台,劳动者为城市添彩。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放疗设备调试技师姚海涛,20多年坚守设备调试一线,他善于技术改造和创新,将600D加速器调试时间从28天缩短到15天,先后完成了20多项生产改进及技术创新。
一同走上领奖台的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质量员迟艳丽,为了“提高0.01%合格率”,深耕技术、突破难关,把每一种颜色、每一块布样都分析得透透彻彻,试样月产量不断刷新纪录,助力鲁泰纺织走向全球。
医药、纺织都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可以说,是我市的产业基础成就了他们,也是他们用自己的实践绝活、科研成果、创新创意让淄博产业不断迭代升级。
除了站在聚光灯下的模范人物,淄博还有在平凡岗位中续写不平凡故事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用辛勤劳动和知识智慧为淄博这座城市作出最美的注脚:热情好客不缺斤短两的诚信商户,攻坚克难创新创造的产业工人,精益求精担当作为的科学工作者……
董京山巡山,赵东山摄
10月13日下午,在“山东好人”9月发布仪式现场,沂源县西里镇护林员董京山登上领奖台。从护林员到“山东好人”,19年巡山7万多公里种树200亩,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淄博劳动者淳朴、奉献的优良品质,他在辛勤劳动中实现个人梦想,更为国家山河无恙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座城市的“高光”时刻,总是离不开劳动者的身影。淄博“人好物美心齐”的良好城市形象,正是470万劳动人民的热情好客、爱岗敬业、创新创造所成就,这也是我市提出打造“劳动之城”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承载着“强富美优”新淄博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在新一轮崛起中,与这座城市互相成就,用劳动创造幸福、创造美好生活,合力打造干劲充盈的“劳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