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周村区丝绸路街道:巧用“加减乘除”法 答好解纷“应用题”

来源:鲁中网

2023-11-08 16:28:36


  鲁中网淄博11月8日讯(记者 徐梦迪 通讯员 王倩)丝绸路街道位于周村城区东南部,辖区面积7.43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5.27万,人口密集,第三产业发达,中国软体家具产业基地和江北最大的不锈钢市场等专业市场均坐落于此,现有规模以上单位88家,体量大、从业人员众多。

  繁荣的背后,各类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能否巧妙地化解这些偶发性、易升级、难控制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街道必须面对的现实议题。丝绸路街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和功能优势,探索多元化调解模式,巧用“加减乘除”法,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法律宣传做“加法” 促使人人懂法、用法

  深入开展“调解+普法”的工作方式。在调解过程中始终把普法作为调解的必经程序,在矛盾纠纷调解前、中、后适时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点对点、一对一,行业性、专业性精准普法。对于调解不成功的婚姻家庭纠纷及其它疑难复杂或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调解员对各方当事人开展专门普法和警示教育,以调解促普法,以普法化纠纷,让调解工作与法治宣传有机结合,实现“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的良好法治效果。

  2021年3月,丝绸路街道辖区一名搬运工在工作中摔伤,伤者要求高额赔偿。调解中,双方争执不下,矛盾一触即发。在这起调解中,街道调委会把“法”摆在首位,导之以法,因案施策。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联合村居法律顾问,向伤者耐心答疑释法,解读了相关赔偿项目以及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最终,当事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化解矛盾用“减法”逐个化解防激化

  推行“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法,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深入群众摸排走访,采取“普遍问题全面查、突出问题重点查、敏感时段随时查”的方式,对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归类,落实相关责任人,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同时,各社区每半个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街道每个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使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能及时排查上报,梳理汇总、包案调处、信息反馈。

  在排查中,邻里纠纷问题较为典型。辖区某小区楼上楼下住户因噪音问题时常争吵,严重影响到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调解员联合网格员多次上门调解,以多年邻里关系为切入点,解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一俗理,经过不懈努力,这对结怨已久的“冤家”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表示今后将和睦相处。邻里矛盾、家庭矛盾更是宜疏不宜堵。对于矛盾化解,丝绸路街道调委会巧做“减法”,坚持边排查、边调处,发现一起、介入一起,排查一起、调处一起,不耽搁、不延误、不积压,做到预测在先、防范在先,避免一系列社会矛盾的激化。

  多方联动做“乘法”形成多元化解机制

  丝绸路街道某社区居民王先生,家中老屋因棚户区改造置换一套新房,该房属于王先生父母遗产,兄弟三人对房产处理已达成一致意见,但为了防止日后发生纠纷,三人找到丝绸路街道司法所,希望司法所提供建议。司法所调解员了解情况后,向三兄弟释明析产继承法律规定,进一步确认三人意向,房产归王先生一人所有,他按照市价支付其他两人对价。本着让群众“只进一门、一次办好”的宗旨,调解员提出了诉前调解方案。很快,调解员为王先生备齐证据材料,与周村区人民法院法官团队预约对接时间。法官依托“法庭E+”巡回智慧法庭,在街道为当事人现场立案、即时缴费、现场开庭、立出文书、直接送达,用时仅30分钟就办理完毕。

  诉调联动高效化解纠纷,为群众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赢得了群众的“满意赞”。树立“大调解”思维,按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要求,人民调解加强与法院、公安、信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关口前移、资源共享、人员联动、信息互通、优势叠加,把司法所的说服力、派出所的威慑力、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性融入人民调解工作,打出“人民调解+部门联动”组合拳。

  用“心”入调做“除法”做实服务人民文章

  百姓的事百姓办。丝绸路街道依托社区党组织、村居议事协调小组、“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红色楼长、志愿服务队等基层力量,拓宽人民调解服务功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基层共治共建中来,不断扩充“分母”,切实化解矛盾纠纷这一“分子”。

  曹芳瑜既是社区的网格员,也是“法律明白人”。她说:“化解矛盾纠纷讲理、讲法固然重要,但只讲理是冷冰冰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大家修复破裂的情感,大家气顺了,也就和气了。”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区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单元。近年来,丝绸路街道各社区整合资源力量,聚焦法治赋能,依托网格着力挖掘法治队伍潜能,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等,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活力。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2020年以来,丝绸路街道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近1000起,调处90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为“平安丝绸、人和丝绸”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