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4-03-08 19:46:3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新概念,入选《咬文嚼字》2023年十大流行语,又在阳春三月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磅热词”。经济学家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必然举措。
对于处在爬坡转型期的淄博,要实现向“新”而行、向“绿”转型的产业迭代 ,就必须攥紧“新质生产力”这把钥匙。2024年是淄博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突破之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备受社会关注。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何对于城市产业发展如此关键?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可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作为一种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粗放型发展路径的一种超越,注重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代表着生产力的跃迁。
看似深奥的新质生产力,其实早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从大的层面看,它与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能源、新材料等等互相链接,与人工智能、低碳发展、数字转型、产业调整息息相关,可以说切中经济发展的命脉。从小的层面看,“刷脸”支付、无人驾驶、智能服务等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展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淄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已经摸到了门路。
2024年的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速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做强新材料、新医药、智能装备、大数据、氢能及储能等前沿产业,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强新兴行业。
近年来,淄博抢占先机,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智能装备、氢能、机器人、新能源等前沿产业赛道,锻造产业链的“钢筋铁骨”,重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淄博已经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2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4家、山东省瞪羚企业139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62家。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以科研创新能力著称,在细分市场深耕多年,是淄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支撑。
独木不成林,壮大产业规模才能形成竞争优势。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锻造机器人产业链才能“链”上未来。
今年,法奥意威(淄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协作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开工,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项目竣工后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协作机器人生态产业基地。凭借智能咖啡机器人频频出圈的遨博机器人也接续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高达±2毫米,在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淄博市已聚集26家研发、生产、配套、集成企业,有3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产业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平地起高楼,开拓前瞻阵地的同时,还要夯实产业体系的基底。
淄博是老工业城市,拥有传统产业这个基本盘、老家底。要把“包袱”变成“助推剂”,就要立足自身实际和比较优势,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的方向,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2月26日,淄博市总投资1015亿元的180个重大项目同日开工,其中不少重大项目就涉及传统产业的换新升级。建陶产业是淄博的优势传统行业,但一直受限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困境。今年,公司引进了建陶生产数字化信息系统和智能化平台,打造“零粉尘”“自动化”车间,并应用“机器人+视觉”实现制造执行系统与产品数据管理的智能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建陶智能提升样板。
老树新生。传统产业的焕新升级,新兴产业的茁壮成长,总是相辅相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做好统筹推进的文章,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传统产业搭上数字快车,把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工赋淄博”行动,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4年,淄博计划在年内精准服务企业200家以上,新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0家,引领带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实现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知尽知”“愿转尽转”“能转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