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览新闻
2024-03-19 08:16:22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汤继文
3月17日晚,数千市民涌入孝妇河湿地公园观看音乐喷泉。律动的音乐、绚丽灯光,融合着水幕,变幻出美轮美奂的精彩画面。
市民由“远水”到“亲水”,源于淄博市多年持续不断地开展孝妇河流域综合整治。孝妇河水从污复清华丽蝶变,折射着一座工业之城和缺水城市对“生态淄博”的执着追求。
孝妇河湿地公园段
生态河湖 满血“复活”
仲春时节,孝妇河河水清清,岸绿景美。沿河建设的28处大型公园、50多个村庄门口就近建设的300余处口袋公园、运动场地等,形成了四季有绿、三季有彩的百里生态画廊。
近年来,淄博市深入开展孝妇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强化落实“水、绿、路、文”四大核心战略和“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旅游经济”三大发展战略,累计投资200多亿元,先后实施“治保用”水污染综合治理、干流防洪提标治理、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建设,将孝妇河流域打造成为“强富美优”先行示范带。
淄博市全面启动南部沂源县“齐鲁水塔,海绵沂源”、中部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北部区域“最美江北水乡”和主城区“清水润城”精品典范等河湖赋能提质项目建设,精致打造黄河、孝妇河、淄河、沂河等“水、景、产”发展示范带,以及马踏湖、文昌湖、五阳湖、海岱楼等生态旅游组团,以水润城、以景促城、以产兴城,加快推动水生态价值转化。
马踏湖
幸福河湖润泽百姓幸福生活。淄博市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创新建立以市级总河长为主任的河湖管理委员会,市内及跨界27处断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部落实到位,一体化修复、治理、提升“盆里的水”和“盛水的盆”。478条(个)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行动圆满收官,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30条,示范打造效益河湖12个。其中,马踏湖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孝妇河全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全国推广。
淄博勇毅笃行,绘就新时代“河图”,是全省治水、用水、护水的一个缩影。
全域治理 久久为功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诗人笔下的小清河动人景象如今又鲜活呈现。
小清河作为“九横”之一,是一条具有漕运、排水、灌溉等多功能的河道,曾一度被称为“盐河”。自2019年,山东省实施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系统实施干流、分洪道、主要支流及蓄滞洪区治理、数字孪生建设等,将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同步实施小清河复航工程,推动169公里主河道全部实现复航,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运输方式提升、旅游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孝妇河周村段
山东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严重干旱与严重水患并存。自2022年以来,山东正式启动现代水网建设,加快构建“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全省共有河流9711条,总长度约7.13万公里。山东锚定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四水统筹”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依法管水、科技兴水、系统治水、改革活水、数字强水、文化铸水“六水共治”发展思路,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科技兴水 水助城兴
水文是现代水利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淄博水文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发展理念,厘清思路,更新观念,大力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以构建现代化站网体系、自动化监测体系、智能化管理体系和精细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有机融入全市现代水网建设新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水文积极贡献。
岔河水文站智慧平台河道孪生模型
建设岔河智慧水文平台,通过融合最前沿技术,全力整合数据资源,将岔河水文站打造为统一高效的数字孪生智慧水文站。2023年,岔河水文站智慧水文体系纳入“山东省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名录”。目前,淄博市共有水文站40处、水位站17处、雨量站188处,地下水观测井252处,水质监测站103处,水生态监测站位95处,水保监测站2处,形成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水文监测站网体系,构建了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治水必先知水。淄博市坚持科技兴水,提升水文感知能力,以新技术、新仪器,推进水文监测“量程全覆盖,要素全检测”;运用遥测终端机、北斗卫星等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初步形成实时雨水情信息采集报送体系;创新应用无人机管理平台,推动巡检工作向“机器+数据”智能模式转变。
遥控遥测无人机测流系统
充分发挥新一轮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化技术的驱动引领作用,数字赋能推进智能化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重点河段的三维模拟演进,能够对流域内重点河段洪水险情进行预判并及时预警;自主设计开发“水文监测信息云平台APP”,建成“三水转化”裸眼3D影像系统。
马踏湖
一条河流、一汪湖泊,不仅是家门口的风景、生活的诗和远方,还是生态文明的基石、经济发展的动能、幸福生活的保障、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幸福城市”的空间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