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4-04-11 19:47:0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今天你去公园了吗?”最近在社交平台,摸鱼逛公园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社交符号。大量帖子表示“公园20分钟是真的”。所谓的“公园20分钟效应”是指,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即使不做运动,也能让人状态更好。
近年来,工业感十足的淄博正不断更新着公园“副本”。工业老城正慢慢蜕去“钢铁”外壳, 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口袋公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公园20分钟效应”在淄博有了更多可能。
当逛公园也成为正经事
在公园内,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获得身心的疗愈,这种自我放松的方式被称作“公园20分钟效应”。在午休间隙或者晚间时分,到公园“散班味”,成为打工人近期热衷的休闲方式。这里所指的公园,包括但不限于城市里的大型公园、主题公园,街边的绿道、社区的口袋公园,办公单位附近的林荫小道都可以包容其中。“公园20分钟效应”强调的就是亲近自然、抬脚即到,让人感受到随性、松弛。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自己实践的感受。“试过了,真的很快乐”“确实有点东西”“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为何“逛公园”成了打工人的正经事?据研究显示,置身自然环境,能显著降低人体内皮质醇(压力荷尔蒙)的水平。同时,自然环境有助于使大脑的控制中心,即前额叶皮质得到放松和休息,就像是给长期紧绷、使用过度的肌肉做放松按摩一样。正如陶渊明的诗中所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对于打工人而言,上班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班又要面对社交孤独,物理和精神双重层面都与自然割裂开来。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疾病低龄化,年轻人甚至不敢面对自己的体检报告。除去购置绿植、囤货保健品,打工人也开始寻求精神疗愈。公园作为城市里“圈养”的自然,成为了人们的过渡带。它是社会共享的免费能量场,只需步入其间,放空自我,即可释放压力。网友经过实践后表示“亲测有效”,这背后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
“公园20分钟理论”在淄博是真的
公园,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淄博的绿色空间不断拓展,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公园与街区全方位融合,不仅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生态服务系统,也促进了城市活力与人文内涵的融合。
午后踏入高新区的火炬公园,随处可见的长椅被阳光洒满。不少带着工牌的职场人士和好友慵懒而坐,谈论着办公室的琐事。漫步绿道上,也有穿着时髦的年轻人在惬意散步。
来放松的张女士表示:“我就在附近的办公楼上班,吃完饭来公园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下午工作也更有精神。”当谈及“公园20分钟理论”时,她说道:“20分钟呆不够,正值春天,火炬公园的景色值得慢慢看。”
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来到公园呼吸新鲜空气,看几眼柳绿花红,和打牌的大爷大妈、遛弯的稚嫩孩童、散步的陌生行人擦肩而过,生活瞬间变得鲜活。不少人表示,在公园的20分钟,春天变得具象化,是抬眼可见的氧气绿,是触手可及的繁花艳。
推窗见绿、出门遇园,凝眸是景,正逐步成为淄博人生活的日常。大型生态公园与碧水绿带交相辉映,口袋公园犹如绿翡点缀在城市繁华画卷中。在张店区南西六路与共青团西路交叉路口的“口袋公园”,里面设置了健身器械、儿童乐园、篮球场、休息长椅、公共卫生间等,成为市民实践“公园20分钟理论”的好去处。
近年来,淄博借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春风,不断更新公园景致。齐盛湖公园、张店儿童公园、双创公园等都成为了淄博的“网红打卡地”。不仅修复了生态缺乏的弊端,还补足了公园设备老旧的短板,更拓展了公园的文化外延。将好山好水好风光引入城市内部,增强了城市的“呼吸吐纳”能力,让市民实践“公园20分钟理论”有了更多选择和可能。
公园成为城中人的“精神快充”
逐步提升的城市绿化让“公园20分钟理论”从理论变为现实,热度延续背后的“民之所望”“民之所需”也值得关注。
截至2023年5月,淄博新建、改建城市园林绿地1485公顷、建设生态廊道466公里、城市绿道216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36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85%。2023年,淄博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刷新组群式城市新颜值,建设口袋公园、拇指公园、街头游园48个,新建、改建城市园林绿地190公顷。如今,齐盛湖公园、孝妇河湿地公园等不仅是本地居民的休憩之处,也吸引着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小红书@我被旅行治愈了 摄
不论是逛公园,还是去年火爆的citywalk、露营热,归根究底都是人们在享受自然的疗愈作用。没有“天花板”的公园,在这个春天成为打工人“精神充电宝”,是因为它具有超高的可及性和性价比,不用费时费力,不用跋山涉水,就能逃离玻璃铁幕、方寸屏幕。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的城市绿色空间不断拓展,让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
还好,阳光免费;还好,还有公园。趁着春光明媚,春风正好,一起走进淄博的文昌湖、孝妇河湿地、齐盛湖公园……去享受属于自己的20分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