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从区县域全覆盖到板块崛起,资本市场展现淄博力量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4-06-24 22:34:44


  6月18日,“淄股”英科再生(688087)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发布公告,根据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预计2024年1—5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亿至11.4亿元,同比增长18%至2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5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长50%至63%。

  作为“准半年报”,英科再生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展现了资本市场上淄博力量的一个切面,也让人忍不住回顾淄博在资本市场上披荆斩棘的全面“战场”。

  时间回溯到28年前,1996年,金岭矿业成为淄博第一家上市公司,拉开了淄博利用资本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幕。

  此后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淄博一直在资本市场奋勇争先,先后谱写出“沂源现象”,跑出过“临淄速度”,在山东省率先实现A股上市公司区县域全覆盖……截至5月末,淄博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6家,股票累计38只,IPO在审企业2家,在辅导企业13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直接融资942.19亿元。

  以小见大,冲劲满满的“淄股”印证了淄博资本市场的活力,在实现上市公司县域全覆盖的三年后,资本市场“淄博板块”发展现况又如何?

  部分淄股市值排名

  总营收破1400亿,“淄博板块”如何隆起?

  回顾淄博扎根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2021年算一个关键节点:淄博市首次开展上市后备企业库建设工作,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调推进、科创为先”的标准化后备企业选育格局。

  2021年年底,隆华新材在深交所上市,促使淄博成为山东省首个实现上市公司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资本市场“淄博板块”实力可见一斑。

  在此之后,2022年与2023年同样是“淄股”大年。其中,2022年淄博上市公司增至34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1家,位列全省第四。

  2023年,淄博深挖“准上市企业”潜力,多项并举、持续发力,资本市场“淄博板块”得以再扩容、再提质。淄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3家,总市值达2280亿元,再次位列全省第四。

  与此同时,在淄博市资本市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淄博市2023年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中,共有206家企业被纳入淄博2023年上市后备企业库,综合企业行业属性、财务指标、发展状况、上市计划等情况,认定I类培育企业17家、Ⅱ类培育企业60家、Ⅲ类培育企业129家。

  自去年以来,淄博市积极推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入选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专板建设试点,先后印发《关于建立上市管家陪跑工作机制的通知》《支持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建设行动方案》,进而完善企业上市发展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

  据介绍,淄博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入打造“淄博市董秘沙龙”“交易所面对面”“上市苗圃计划”梯次化服务矩阵,联合各大交易所实地调研指导企业40余家次,切实增强交易所在地化服务能力,有力提升企业把握政策、规范发展、推动上市等能力,获得企业充分认可。

  “近年来,淄博市向深交所输送了大量高质量上市主体,上市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壮大。因此,深交所高度重视与淄博市战略合作关系,后续将持续加大对淄博的服务支持力度,在企业培育、上市公司合规经营、创新金融工具运用等方面持续加强合作,助力淄博高质量发展。”深圳证券交易所分管负责人表示。

  回到33家“淄股”企业,其中不乏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隆华新材车间

  隆华新材是国内软泡聚醚行业龙头,也是国内最大的POP聚醚企业;齐翔腾达为碳四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甲乙酮和顺酐等产品在行业内领先;新华制药更是医药行业龙头,我国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这些领先企业无疑为淄博进一步深耕资本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那么,这些龙头企业营收如何?它们所在的“淄博板块”又取得了怎样佳绩?

  先从总营收来看,2023年,淄博33家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约为1437.40亿元。其中,19家企业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上升。

  根据年报数据显示,“营收王”齐翔腾达更是突破250亿元营收,以269.18亿元营收位列淄股第一名。博汇纸业以186.93 亿元营收、新华医疗以100.12 亿元营收紧追其后。

  自今年开年以来,齐翔腾达频频传出好消息:年报营收第一,一季度报成绩也相当亮眼;进入六月,齐翔腾达开盘股价更是一字涨停。

  山东药玻产品 图源山东药玻公众号

  再从总市值来看,2023年共有4只淄股突破百亿门槛,山东药玻(600529)更是以183亿元占据总市值第一。

  作为在医疗器械的细分领域中,全球药用玻璃包装制品和丁基胶塞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山东药玻生产经验丰富,在产量、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拥有较大的优势。

  齐翔腾达一季度报

  新质生产力,“淄博板块”的脊梁

  放眼淄博资本市场,33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化工、新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玻璃陶瓷、文化传媒、纺织服装、互联网服务、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其中,化工类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1家,而8家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类企业数量紧随其后,鲁信创投、鲁阳节能、博汇纸业、金晶科技等建材、轻工制造类企业分布在淄博各区县。

  淄博上市企业为何会集中在上述行业?

  这与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发展属性息息相关。随着城市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淄博在谋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逐渐呈现出了发展新面貌。

  自2023年以来,淄博努力打造示范区发展新引擎新优势,重点突出“五个坚持”,抢抓政策机遇,聚力攻坚突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布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好、活力强、后劲足,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除却曝光度相对较高的齐翔腾达、新华制药、新华医疗、英科医疗等,隆华新材作为国内专业的聚醚多元醇(聚醚)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凭借着多年的深耕与沉淀,于2021年成功叩开深交所的大门,是高青县的首家A股上市企业。2023年,隆华新材成功跃上年营收50亿的新台阶,为高青县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树立了标杆,为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注入了强大信心。

  步入2024年,隆华新材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今年1月,隆华新材对外宣布,其全资子公司隆华(上海)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成立,新公司的业务将涵盖工程塑料与合成树脂的制造与销售,以及合成纤维的制造与销售等多个领域。

  对于此次在上海设立新公司,隆华新材表示,这是为了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一个“高性能改性高分子材料”的项目,并配套建立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该举措将有助于公司朝着成为国际一流高分子材料供应商的目标迈进。

  5月8日,隆华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8万吨端氨基聚醚项目一期已经全部建设完成,目前已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于5月8日顺利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指标全部达到优等品级,实现一次开车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速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做强新材料、新医药、智能装备、大数据、氢能及储能等前沿产业,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强新兴行业。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淄博深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

  从上市企业可以看到,淄博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书写“上市”履历,区县破旧立“新”

  从上市板块看,淄博的A股上市公司有12家在深主板上市,9家在创业板上市,7家在沪主板上市,3家在科创板上市,2家在北交所上市。

  由此,淄博实现了沪深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等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所全覆盖,各上市板块全面开花,先后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而从地域分布来看,淄博高新区有11家,张店区有4家,临淄区有6家,沂源县有3家,淄川区、周村区、博山区、桓台县各有2家,高青县有1家 。每个区县依托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主导地位,不断延长产业链,既能增强核心上市公司竞争力,又能拉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带动全域经济发展。

  作为淄博A股上市企业的重要聚集地,2023年淄博高新区11家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收总额431.77亿元、净利润28.46亿元。

  其中,新华医疗、新华制药、金晶科技、鲁泰A、鲁信创投位列淄博A股上市公司2023年全年盈利前十位,分别为6.54亿元、4.97亿元、4.62亿元、4.03亿元、2.54亿元。新华医疗作为国内研发生产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2023年净利润位居全市A股上市公司次席。

  深度向内挖掘,近年来,淄博高新区围绕破解企业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能创新等难题,探索构建多要素集聚、多路径引导、多主体协同的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更好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主体作用。

  用数据说话,高新区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66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66.8%。上市挂牌企业15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1家、股票13只、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33家、拟上市公司6家。

  放眼全域,今年开年,淄博再度加码资本市场建设——举办2024年全市企业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集中挂牌仪式,33家来自各区县的企业集中挂牌,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

  据介绍,淄博市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企业918家,进入“专精特新”专板培育企业43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梯次发展格局不断完善。下一步,淄博将持续完善企业上市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加强与证券交易所沟通对接,拓升金融资本生态,有效助力上市后备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6月20日,淄博高新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公众号发布园区招商合作,齐鲁电商谷、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园以及医药创新中心三大园区齐心发力,作用招引。

  “这几年,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建设了像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各类的孵化载体,通过载体入驻企业近千家,入驻企业里面,科技型企业占绝大多数。”高新区财政金融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道。

  “像我们已经孵化培育出了智洋创新、纽氏达特、一诺威聚氨酯、长征教育、莱茵科斯特、兆物网络、合创明业、得普达电机、则正医药等一批根植本土发展的优质企业。未来,我们将在加快推动企业上市、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优化增强资本供给三大方面,持续发力。”高新区财政金融局主要负责人说。

  未来,“淄博板块”将再乘东风,不断壮大和做强上市企业队伍,为淄博产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良栋 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