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创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聚焦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③

来源:博览新闻

2024-07-07 00:33:16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桂建明 李群 王子文

  蛙鼓蝉鸣夏日扬,田畴麦浪泛金黄。在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小麦繁种田里,科研人员正在选穗、收割、称重,数据传来——“山农28号”小麦最高亩产达到820.13公斤。“齐民29号”等小麦新品种产量突出,玉米新品种“齐民玉6号”在我市临淄区、潍坊市昌邑市等地推广种植达5.5万亩,一幅幅振兴路上的好“丰景”,展现出我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7月3日,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要素协同推进乡村“五个振兴”,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

  近年来,桓台县起凤镇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持产业连片发展、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建设,该镇全域美丽乡村片区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厚重文化为亮点,立足马踏湖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打响“马踏湖特产”品牌。2023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84万元。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突出高质量,彰显淄博特色,这是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最新定位和要求。“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围绕全会提出的在山东‘走在前、挑大梁’中找准角色定位、抬高发展坐标这一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提效争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溯易表示,落实全会精神,我市将重点在五个方面抓推进落实: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50万吨以上;坚持抓好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推进省、市、县片区“三级联创”,推动片区内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着力推动乡村产业聚链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到2025年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0亿元镇达到10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0家;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持续擦亮国家数字农业农村改革试验区“金字招牌”;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为淄博“北部粮仓”,高青县累计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71.75万亩,打造数字农田3309亩,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6%,粮食产量占到全市的43%,是稳住全市农业稳定发展的“基本盘”。

  “高青县将全面贯彻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将粮食面积稳定在122.44万亩以上,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围绕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以单产提升创建为抓手,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打造粮食高质高产高效发展样板。”高青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申彩虹表示。

  淄川区凤凰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鸟瞰图

  因地制宜,奋力打造富有淄博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淄川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片区为基本单元连片规划,实施乡村振兴片区15个,其中省级2个,包括“琉园硒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游学西河”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不断加大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今年将对92处村卫生室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51处;集中梳理出167条破损道路,目前已竣工100条;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攻坚行动,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有力有效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淄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宗加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目前正值桃树生长挂果的关键期,沂源县东里镇福禄坪村金黄金桃园内,农技专家正在开展“田间答疑”主题培训活动。围绕做大做强桃主导产业,沂源县针对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绿”化生产方式、“优”化产品结构、“新”化发展业态,构建生产质量提升、产销衔接顺畅、农民增收稳定的桃产业体系,“沂源金黄金桃”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

  在沂源县燕崖镇狮子山农场阳光玫瑰葡萄园内,专业技工对葡萄进行修穗工作。

  “沂源县林果面积达75万亩,总产量125万吨,‘一果三桃’达到57万亩,其中,苹果32万亩,桃14.9万亩,大樱桃9.1万亩,葡萄1.1万亩。”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德虎表示,沂源县将聚焦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共富,依托“一果三桃”主导产业,让农民群众分享更多成果、得到更多实惠,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蹚出一条山区乡村产业振兴、农村共富的新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周村区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发挥“六山一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凤凰山特色农业示范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引入市农发集团、“郭牌”农业、唐庄酒店等涉农企业和社会资本,示范引进羊肚菌、赤松茸、藜麦、软枣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建立推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重点打造了彭东西瓜、前辛藜麦、圈头赤松茸等41个特色产业村,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彭东数字农业研学基地、尚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创建省级产业强镇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

  “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周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民说,周村区将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通过保底分红、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沂源县鲁村镇姬家峪村山东中烟泰山品牌高端卷烟原料生产基地

  “实现农村共富,推动村民、集体‘双增收’是关键。”沂源县鲁村镇姬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德海认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道路,是实现强村和富民双赢的最优解。近年来,姬家峪村村党支部因势利导,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领办,种植黄烟500多亩,淀粉薯300余亩。去年,500多亩黄烟喜获丰收,村党组织领办黄烟种植合作社实现收入200余万元,为社员分红8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

  “在更大的区域里统一谋划,从一村富到连片富,才能快速实现乡村共富。”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连用认为,贯彻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应进一步发挥联村党委的作用。据了解,和庄村深挖闲置资产、土地等资产资源,由镇级共富公司牵头,在“琉园硒谷”联村党委领导下,整合8个村入股资金和300万省级资金共计1100万元,建设年产300万个菌棒的共富工坊项目,带动8个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50万元。目前,和庄村又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了占地200亩的油菜花——芝麻轮作基地,初步构建起强村带弱村的“乡村振兴共同体”发展格局。

  以特色板块的硬核力量,铸就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目前,我市用智慧和汗水孕育出的种子,正在乡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铺展出一片生机勃勃的乡村共富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