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百姓身边的改革事︱一城85馆让我们读懂淄博

来源:博览新闻

2024-08-18 08:03:03


  口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耿雪

  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到一座城,打卡当地的博物馆,成为当下人们流行的旅行方式。

  “我们一家人是从河北来的,参观了齐文化博物院和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感觉这两家博物馆无论从文物展示还是环境设施、游客服务等方面都做得很好,不愧是国家一级博物馆。”8月13日,正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陈莉莉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我市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遵循大馆建强、小馆建密、微馆建活的原则,立足于场馆打造、高水平办展、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打造了众多有文化特色,深受游客和市民喜爱,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的高质量博物馆。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四楼的展厅里,大学生逄增慧正在欣赏精美的琉璃展品。“我家就住在附近,每逢节假日都会来看一看。”逄增慧对记者说,“现在博物馆里除了固定的展览,还有临时展览和各种公益课程,研学活动也会时常上新,让我开拓了眼界,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像逄增慧一样,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参观博物馆融入到日常的休闲生活中。他们到博物馆不仅是为了打卡拍照,更多的是想从文物藏品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第二课堂”。

  截至目前,我市备案的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共有85家。其中,国家一级馆4家,二级馆1家,三级馆8家。我市博物馆总量、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博物馆覆盖率等指标,均居山东省前列,“博物馆之城”建设初具规模。

  在这些遍及城乡的博物馆中,人们可以走进去探寻其中蕴含的齐文化、陶琉文化、聊斋文化、红色文化、丝绸文化等。这些多元化、层次丰富的参观体验,离不开众多非国有博物馆的助力。

  然而,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我们非国有博物馆都是自筹资金建设,客流量不大,人员专业性也不强。”淄博市文会陶瓷博物馆馆长王广汉对记者说。

  正在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的小志愿者讲解员许竣溪(身穿红马甲者)

  为激活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血脉,我市启动了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工程,探索建立了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帮扶共建机制。这一改革措施让小馆居多的非国有博物馆在展陈更新、讲解宣教等业务领域得到了显著提升,吸引了更多人走进非国有博物馆,使课本博物馆等小馆再次“火了起来”。

  这其中,“博物馆之城”文创大集备受游客欢迎。这个大集是借势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网红打卡点”大客流打造的山东省首家“博物馆之城”文创大集,入驻山东百年课本博物馆、淄博福王红木博物馆、山东王村醋博物馆等20余家特色非国有博物馆,展销文创摇扇、文创木梳、文创醋饮品、非遗手工生肖剪纸等贴近青年群体的多样文创产品。这一做法为全市非国有博物馆提供了展示、销售、宣传平台,走出了一条国有博物馆搭台,非国有博物馆运营的博物馆集群共建共享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博物馆之城”文创大集备受游客欢迎

  “‘博物馆之城’文创大集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在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宣传,让人们看到更多的非遗技艺,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让我们的文创产品有了‘试错’的机会。同时各个小馆间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合作,开展研学等活动,为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王广汉对记者说。

  博物馆链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博物馆“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量计划达到100家以上,建成“博物馆之城”,让博物馆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激活文化消费市场、赋能城市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