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双双落入冰窟窿 好战士奋不顾身勇救人

2017-01-24 10:01:38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他向恩人鞠躬的那一刻头几乎贴到了小腿,“要不是你,我们全家……”江先生握着救命恩人的手许久不肯放开,又是一次深深的鞠躬,又是一句真心的感谢,再次哽咽起来。这一幕,发生在位于丰台的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所...

  他向恩人鞠躬的那一刻头几乎贴到了小腿,“要不是你,我们全家……”江先生握着救命恩人的手许久不肯放开,又是一次深深的鞠躬,又是一句真心的感谢,再次哽咽起来。这一幕,发生在位于丰台的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所属某仓库。江先生说,他和儿子坠入冰窟,是该单位的马震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在薄薄冰面上英勇施救,他们父子才转危为安。几经辗转,终于将两面锦旗送了过来。

  湖里传来救命声

  1月7日是个周末,一大早,马震送女儿去学校上兴趣辅导班后,自己在学校附近的北坞公园慢跑健身。当天上午9时许,马震慢跑到公园制高点观景台附近时,突然听到旁边一对老年夫妇指着山坡下的湖中说,不好了!有人掉到冰窟窿里了!

  马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听到有人喊救命,也没想那么多,救人要紧!”

  马震环顾四周,来不及细想,拔腿从观景台向山坡下冲。

  从观景台到湖边有一条蜿蜒而上的健身便道,马震嫌耽误时间,便直接从由十余段堆砌如梯田状的绿化带往下跳,其中好几段“梯田”之间的最大落差约有2米高。有着23年从军经历的他一边跑一边琢磨怎么救人,一边跳一边冲着几个正在施工作业的工人大叫,“大家赶紧来救人,快找绳子!”300米的距离,马震跑到湖边,内衣几近湿透。

  冰面太薄救人困难

  在部队接待室,江先生几度落泪,噙着泪水讲起了数天前发生的那一幕。

  那天周末一大早,江先生带着5岁多的儿子在北坞公园结冰的湖面上滑冰游玩,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时“三九”天的湖面早已冻得很结实,没想到湖中心的冰却很薄,儿子不小心一下子掉入冰窟中。爱子心切的他立刻跳进去,试图把儿子托举到冰面上,但几次尝试都因冰面薄未能成功。

  在冰窟中,江先生又因慌乱呛了几口水,这时他才感到异常的害怕,他连忙向岸上干活的工人和健身的人们大声呼救。人们很快朝岸边围了过来,但可能是因为没有施救工具和害怕冰面破裂,没有一个人敢走到湖中心去救他们父子。

  江先生请求岸边围观的人们拨打110和120,1分钟、2分钟……时间很快过去了5分钟,江先生感到寒气逼人,又心疼自己的儿子,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先把儿子救出去再说。江先生在冰水里深吸一口气,托起儿子的屁股,试图把儿子推到相对结实的冰面上。

  此时,马震已经冲到了湖边,他从岸边拔起两根木棍,先用脚探了一下湖边的冰,然后独自一人双手各握一根木棍小心翼翼地朝湖中心走去,走了大约几十米的距离,脚底下传来了冰裂的声音,冰面上隐约透出了冰缝。尽管危险在眼前,但马震义无反顾。

  众人协力父子转危为安

  就在这时,马震在十几米开外的冰面上正看到江先生托举自己的儿子,于是大叫:“使劲啊!” “赶紧把你的儿子推上来!”水下的江先生拼尽全力终于把儿子托上了冰面,小孩刚要站起来,马震又赶紧大喊一声:“小朋友,快趴下,往前爬。”小朋友很听话,手脚并用地朝着马震所指的安全位置爬了过去。

  又过了二三分钟,小朋友已经安全上岸,马震也已接近了事发地点。

  此时,江先生在冰水里已经冻得浑身发抖、脸色发青,他憋了一口气,试了试水的深浅,试图爬出冰窟窿,可水一下子就没到了眉毛,他心里更加恐惧。江先生三番两次试着用胳膊撑住冰面爬出来,都因太滑,使不上劲。又想用抬腿踩住冰面的方法,但这时双腿已又冷又沉。

  马震冒着冰面随时大面积破裂的危险,缓缓移着步子又向出事地点继续前进了几米。这时,岸边有人找到一大捆电缆并扔了过来。马震将电缆的一头抛向了江先生,但江先生的手已经冻得握不住电缆了,马震让江先生用牙咬住电缆,然后往自己的胳膊上缠绕,缠得越结实越好。

  很快,岸边的3名工人也靠拢过来,4个人一起合力终于把落水10分钟之久的江先生从死神手里拖了回来。

  拖出冰面后,江先生的身体几乎被冻僵了,但好在孩子已被安顿在警车里。马震一边搀扶着江先生向岸上走去,一边不停地宽慰着:“没事了,没事了,都安全了!”

  隔了好一会儿,江先生开口问马震的姓名和电话,马震只是淡淡回答道:“没啥,我是部队的。”看着这对父子没什么大碍了,马震借口女儿马上下课了,准备起身离开,江先生拿出现金以示感谢,马震婉拒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江先生最终是通过当时出警民警,要到了马震的联系方式。1月13日上午,江先生来到部队,大老远地冲上来一把紧紧抱住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马震。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2270723,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