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博山

 来源: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臧洪君

  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自然产生感情。我的原籍虽是德州禹城,皆因生于博山长于博山,骨子里早已把博山当做故乡,对原籍却有一种陌生和疏离感。随单位由博山迁至张店已近二十年,时间的利斧未能斩断我对博山的思念,对她如丝如缕的牵挂却时时萦绕心头。

  我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博山。在我心中,博山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她是指向我精神记忆的家园。我在群山环抱的山城中,从孩童走到青年,从懵懂走向成熟。我熟悉这儿的大街小巷和山山水水,了解这儿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这儿有众多的同学和一块长大的玩伴,这儿有熟悉的声音、色彩和气味,这儿有柔软温暖的心事,这儿是催促我走向天涯海角的起点。

  记得单位要迁张店那段时间,我突然慌乱起来,利用节假日或独自或携妻儿,一次又一次拜谒范公祠、赵执信纪念馆和颜文姜祠,倾诉对先贤的崇拜与敬仰;我攀登了白石洞、凤凰山和鲁山,翠绿的群山是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油画;我沿着孝妇河畔快跑,这条河是流过我心房的母亲河;我穿梭于福门桥、永济桥和玉带桥,在这些古老的石桥上留念,渴望把前半生的轨迹拷贝在记忆中。我漫无目标地逡巡在起伏弯曲、错落有致的大街小巷,一步一个脚印地探寻和梳理山城的肌肤与血脉,一次又一次亲吻这片熟悉热爱的沃土。

  岁月更迭,流年变迁。当初离开心有不舍的博山,如同小船离开港湾,我也曾无数次劝慰自己,前方是辽阔的天空和绚丽的彩虹,我会永往直前不再回转。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才发现身体虽然无法驻留博山,心却永远归属美丽的山城。通向山城的铁轨如同慈母手中的缝衣线,牵动着一颗流浪漂泊的心,牵动着一个男人永远的思念。这思念是没有线的风筝,是淡淡的泪水,是苦涩的无奈,是品不到的香甜,是触不到的温暖,是说不完的回忆道不尽的怀念。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