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黄桑评 | “中国之制”《典》亮“中国之志”

来源:爱张店

2023-06-25 10:00:05


  民之所期,国之重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民法典制定从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民法典到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数十年曲折而漫长的制定过程,让我们感受到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的坚守和执着,也让我们感受到《民法典》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之所盼、民之所向、民之所望。

  民之所盼,彰显“中国之制”的锐气

  锐,锋利。锐,芒也。锐气,攻坚,冲锋,勇往直前的气势。一股勇往直前的昂扬之气,一种舍我其谁的无敌斗志,一派奋进向上特有的精神。

  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23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民法典》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数十年法制建设中,我国民法领域终于有了参照。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定和颁布,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巨大鼓舞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的法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进步,开启了中国法治新征程。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真正用来解决和调整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须要解决的各种冲突和问题,开启了“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的新时代。

  民之所向,展现“中国之治”的底气

  底,安居。底,磨砺。底气,根基,劲头,自身实力的认可。一份确信成功的自信之气,一身没有后顾的壮烈胆识,一种标杆旗帜稳重的肯定。

  《民法典》共分七编,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附则,共1260条,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浩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关系民众生活方方面面,大到航天飞机、蛟龙入海、土地制度,小到民众生活、邻里纠纷、柴米油盐,更新服务零距离,与民众的生活休戚相关,从细微环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掷地有声的宣言,让世界看到了我们“中国之治”的决心。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不得不说,使命是打造公允正义环境的《民法典》是一部启于民、用于民、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

  民之所望,传播“中国之志”的正气

  正,正直。正,平正。正气,正风,刚正,平心持正的风气。一股正能量传播的浩然之气,一股积极向上的阳刚正义,一份中流砥柱坚定的责任。

  《民法典》的内容并不是推到重来,更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现行民法单行法基础上的修正和完善,及对单行法进行的一次系统化整理,体现了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呈现。

  从2016年3月份民法典提上工作日程,历时五年,完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编纂工作,凝聚了党治国理政思想理念和法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心血,反映着老百姓的心声。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尊严,对国民来说是一种骄傲。

  我国《民法典》是爱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汇总,更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退法律之间的冲突,更能助力国家治理实力的提升。

  它是防火墙,生活中的小“病”小“伤”,不要轻易弃疗,要双方协作、耐性修复。

  它是创可贴,点滴中的小“坎”小“坷”,不能自暴自弃,要不忘初心、坚守梦想。

  它是万能胶,社会中的小“打”小“闹”,不该越演越烈,要风清气正、和谐安定。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记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记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气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建了“中国力气”“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中国方案”, 让“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为我们的中国创新创建供应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越环境,它的成长记录中国法治改革历程,彰显“中国志气”。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索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来一点“闯”的锐气,来一点“冒”的底气,来一点“刚”的正气,加上“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精气神,成就我们的“中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