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校企共育数字人才 产教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以“三链融合”打造产教协同新生态

来源:鲁中网

2025-05-12 17:35:00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轻院”)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与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嘉环ICT产业学院”,以“治理链、育人链、评价链”三链融合为核心,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双元育人等系统性改革,以及机制创新、路径贯通与评价革新,构建了“校企共治、虚实融合、精准赋能”的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深度耦合,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轻院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十年来,累计培养数字技术人才超1.5万名,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96.9%,华为认证通过率超90%,成为职业教育数字人才培养的标杆案例。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共治、共享、共长”开放治理机制学校党委书记范桂君指出:“混合所有制不仅是资本融合,更是治理机制、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的深度融合,不仅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更让教学资源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传统校企合作常陷“校热企冷”困境,而山轻院与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办学,破解了“合而不融”难题。

  共治:协同决策激发活力。校企共同成立理事会,实行“党委领导、理事会议事、院长负责、质量监督”的治理模式。双方联合制定《嘉环ICT产业学院章程》等制度,确保权责分明、决策高效。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投入440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华为提供技术认证体系,形成“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

  共享:资源互通释放效能。校企共建国家级“5G数智云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能信息通信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年均承接企业技术攻关50余项,获专利117项。

  共长:利益驱动长效发展。产业学院设立专项账户,收益全部用于滚动建设。2021-2024年,企业投入现金4000万元,学校提供独立校区,形成“投入—回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通过牵头成立“全国通信网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20余家头部企业年均培训员工6000人次,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升级20余家。

  贯通培养路径打造“多元协同、虚实融合”育人生态“资源共建共享让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这是产教融合的生命力所在。”党委副书记、校长袁雷表示。针对传统职教“实训难、更新慢”痛点,山轻院创新“岗课联动、虚实融合、双师共育”育人机制,将企业需求深度嵌入人才培养全周期。

  岗课联动,实战赋能。校企联合开发《鸿蒙物联网技术》《5G网络优化》等12门项目化课程,将华为“双11”运维、杭州G20峰会通信保障等真实案例融入教学。2024年学生参与企业横向课题65项,助力企业增收1100万元。例如,学生马煜斐团队设计的智能穿戴设备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并被企业量产,直接带动企业产品线升级。

  虚实融合,场景重塑。建成纺织服装全链路数字化实训室,学生通过VR试衣、3D设计年均产出项目200余个,30%转化为鲁泰纺织等企业商品;大二学生尹立鑫通过VR仿真完成5G基站调试30次,团队获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国家级“5G数智云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年均服务全国82所院校1.8万人次,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

  双师共育,团队升级。实施“双带头人”计划,校企教师共建省级精品课程《工业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应用于20余家企业生产优化。10名企业教师获高校职称,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23.5%。嘉环高级工程师李隆帜与教师安敬鑫合作开发课程,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

  突出就业导向创新“数据化、精准化”评价体系“双师共育打通了校企人才流动通道,让学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夏文燕指出。山轻院以学生职业能力画像为核心,构建全周期、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数据导航,精准画像。搭建“数据可溯、过程可视、岗位可荐”的智慧平台,动态采集学生学习与实践数据,生成能力画像并推荐岗位。2024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1.2%,60%进入华为生态链及三大运营商,平均薪资提升30%。学生张浩通过平台匹配至华为生态企业,入职首年即参与5G基站优化项目,获评“年度技术新星”。

  分层评价,驱动成长。学校结合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一年级聚焦职业通用能力,实施过程性评价;二年级强化岗位能力,开展阶段性成果评价;三年级融合综合能力,进行增值性与综合性评价。通过分层评价驱动成长,助力学生团队在2024年全国技能大赛“5G组网与运维”赛项中斩获一等奖,并获世界大赛银奖。

  增值反哺,服务区域。师生参与方舱医院5G覆盖、企业数字化转型等126个重大项目,年均服务企业2000人次,助力区域降本增效超500万元,企业满意度达96%。师生为淄博某制造企业设计的智能仓储系统,使其物流效率提升40%,年节约成本200万元。

  党委书记范桂君总结:“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价值共创,只有校企生三方共赢,才能构建可持续生态。”从混合所有制破局到“三链融合”生态构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以机制为基、技术为翼、育人为本,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化“数字+绿色”复合型人才培养,2025年建成智慧能源管理实训平台;扩大“一带一路”职教合作,在柬埔寨、孟加拉等国推广“中柬服装工艺”课程标准,培训技术骨干500人;承办“数据要素×”创新大赛,以赛促学培育数字领域“金种子”。这座职教高地正以澎湃动能,书写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新篇章。(通讯员:姜兴国 孟英杰)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