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柳泉中学科学教育师生团队赴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研学纪实

来源:淄博柳泉中学

2025-05-19 17:50:30


  为深化科学教育实践,激发青少年科研志趣,近日,淄博柳泉中学科学教育团队30余名师生走进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开展“观涡虫再生奇象,悟航天实验妙思”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实验室观摩、显微观察实践、专家讲座等环节,学生们近距离领略涡虫再生奇观,洞悉航天实验设计精妙,在跨学科融合中感受科学魅力,筑牢未来探索之路的根基。

  在学院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踏入配备离心机、显微镜等专业仪器的实验室。活动现场,身着白大褂的研究生正在专注地进行实验操作,严谨的操作流程与专注的科研态度,让学生们深受触动。

  科研人员指着显微镜旁已制作好的涡虫切片样本,以涡虫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道:“涡虫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这背后离不开干细胞的分化调控。这些已经制作好的切片,能帮助我们清晰观察到涡虫的内部结构,而正是这些精密的构造,支撑起它们‘断肢重生’的奇迹。”学生们围在显微镜旁,迫不及待地通过目镜观察。透过镜头,涡虫切片中深色环状的咽部轮廓鲜明,肠道区域纹理细腻,细胞紧密有序排列,微观世界的奇妙令他们惊叹不已。

  随后,学生们走进了涡虫恒温培养室。科研人员介绍道:“涡虫原本生活在山间清澈溪流中,为最大程度还原其生存环境,我们特别采用山泉水作为基础培养介质。为涡虫提供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

  学生们围在培养架前,近距离观察透明培养皿中的涡虫。这些细长的生物在清澈的培养液中缓慢蠕动,身体表面的纤毛随水流轻轻摆动。科研人员进一步讲解:“除了水质处理,我们还将培养室温度恒定控制在20℃,模拟涡虫在自然淡水环境中的适宜温度。同时,保持相对避光、安静的环境,因为光照和震动都可能对涡虫产生应激反应。” 说着,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培养皿,展示涡虫再生实验样本 —— 几条被切割成不同片段的涡虫,在精心调配的培养液中萌生出新生组织。

  活动高潮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上演。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吴韦韦教授带来《探秘涡虫再生》主题讲座,兼具学术深度与科普趣味。

  吴教授从涡虫 “断头再生” 奇妙现象讲起,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剖析再生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她着重介绍,团队参与设计的涡虫太空实验搭乘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进驻中国空间站,在微重力环境下研究涡虫再生能力变化,为探索生命起源、衰老机制及太空辐射影响积累重要数据。

  “为何选涡虫上太空?其再生能力能否为人类医学带来变革?” 吴教授以问题启发思考,引导学生领悟科研设计的严谨性。她分享实验中克服的重重挑战:从样本固定到数据传输,从太空环境模拟到地面对照分析,每一步都凝聚着学科团队的心血。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精神的滋养。淄博柳泉中学科学教育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与高校科研资源深度联动,学生们跳出课本局限,在真实科研场景中理解科学探索逻辑,对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整合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们收获满满。初一学生刘易懂感慨:“以前觉得科研遥不可及,今天亲手操作显微镜、聆听太空实验故事,让我明白科学探索需要严谨态度和无畏勇气。” 曹雨果同学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钻研生物医学领域,为攻克人类疾病难题贡献力量。

  从实验室的微观观察到太空航天器的科研探索,从生命再生微观机制到人类深空探索宏大命题,这场科研之旅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未来,淄博柳泉中学科学教育团队将继续携手高校,以实践为帆、以创新为舵,引领青少年在科学海洋中破浪前行,书写新时代探索 “星辰大海” 的崭新篇章。

  (来源:淄博柳泉中学)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