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5-22 11:21:30
在淄博口腔医院口腔粘膜科,经常遇到患者焦急地问:“医生,我的舌头又烫又麻,像含了一口辣椒,但检查却一切正常,这到底怎么回事?”这种症状很可能指向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是口腔(尤其是舌部)持续灼痛、麻木或味觉异常,但黏膜表面却“风平浪静”。它的病因复杂,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几大诱因:
一、局部刺激:口腔的“隐形破坏者”
义齿的“温柔陷阱”:不合适的假牙长期摩擦黏膜,或含金属的修复材料引发过敏反应,可能悄悄刺激神经末梢。
唾液分泌减少:口干症患者(如长期服用抗抑郁药、高血压药物者)因唾液保护作用减弱,黏膜更易受外界刺激。
隐秘的“口腔战争”:某些牙膏(含十二烷基硫酸钠)、漱口水(酒精成分)或酸性食物,可能引发局部化学性损伤。
二、全身因素:身体失衡的“连锁反应”
激素的“退潮”: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骤降,影响黏膜修复和痛觉调节,约30%的BMS患者与此相关。
营养缺口:铁、锌、叶酸、维生素B群缺乏会干扰黏膜代谢,尤其是萎缩性舌炎患者风险更高。
慢性病的“信号”:糖尿病导致神经敏感化,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组织修复,均可能诱发灼痛。
三、神经敏感化:痛觉系统的“失控”
最新研究发现,BMS患者的口腔痛觉神经纤维(C纤维)异常活跃,如同被错误开启了“警报模式”。这种神经源性疼痛常与以下机制相关:
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累及口腔。
中枢敏化:大脑对痛觉信号的调控失衡,轻微刺激被放大为持续灼痛。
四、心理因素:情绪与疼痛的“恶性循环”
焦虑、抑郁和失眠不仅是BMS的结果,更是病因。长期应激会导致:
唾液成分改变: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升高,抑制唾液分泌。
痛阈降低:情绪障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更敏感,形成“越痛越焦虑,越焦虑越痛”的循环。
五、被忽视的“过敏”与“习惯”
隐秘的过敏原:部分患者对镍(常见于义齿)、肉桂醛(香料)或某些食品添加剂过敏。
舌头的“强迫症”:反复咬舌、磨牙或紧贴牙齿摩擦舌缘的潜意识动作,可能引发慢性刺激。
灼口综合征不是“绝症”,也非“心理作用”,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疾病。明确病因需结合口腔检查、血液检测(如激素、营养指标)甚至神经功能评估。
如果您正被口腔灼痛困扰,请勿自行用药或过度焦虑,及时到口腔粘膜科就诊,医生将为您抽丝剥茧,找到背后的“真凶”。(通讯员 张喆)
责编:孔艳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