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5-21 17:23:25
记者 王雨萌
5月17日至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全民行动”。当前我国近半数成年人面临超重肥胖问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日益年轻化。而职场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隐性危机。
从过劳肥胖到咖啡依赖,从心理耗竭到隐形工伤,职场健康问题各式各样。每次体检,变成了成年人害怕的“大考”。职场,何时成了健康的对立面?
近日发布的《慈铭北京·2024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可洞察职场健康现状。从排名来看,前三项异常结果检出率项目未变,肺结节、超重或肥胖、甲状腺结节始终是“高发雷区”。
“白天靠五杯美式续命,晚上用炸鸡缓解压力”,是不少职场人的自嘲。持续高压会刺激皮质醇分泌,引发“压力型肥胖”,而久坐少动进一步加剧脂肪囤积和代谢紊乱。这种工作常态正在悄悄改变体型和健康,形成越忙越胖、越胖越累的恶性循环。
“咖啡续命”的代价,是心悸、胃溃疡等病症正在年轻化。喝一杯提的神,将来都要还回去。长期喝咖啡会产生依赖作用,当突然停止摄入咖啡时,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戒断症状。
“半边天”承受着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职场女性的健康困境更为复杂。研究发现,女性还要比男性承担更多的“情绪劳动”。怀孕、育儿时期的身心压力,以及“隐性歧视”让职场妈妈精力透支。
“尿酸比工资涨得还猛”,肾结石和高尿酸血症更偏爱男性,脂肪肝也同样令人担忧,过了40岁血管又越来越堵……本就压力大的男性,加上喝酒、吸烟等因素,健康更易出问题。
刚刚过去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新版职业病目录也增加了“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事项之一。
当工作要求高,而个人能力或健康不能匹配,或努力的结果与预期不同,同时领导、同事及家人未能给予支持的时候,就容易发生“职业紧张”。它已成为继传统的物理性(如噪音、辐射等)、化学性(如化学物质污染)和生物性(如细菌、病毒)危害因素之后,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场心理问题还有易被忽视和误解的职场抑郁。它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由多重因素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时,人们会对工作和生活感到极度疲惫和失去热情。
职场心理问题常被误解为“抗压能力差”,所以许多人会选择隐忍。有人不想被贴上“心理脆弱”的标签而隐瞒;有的企业将“加班”与“敬业”挂钩,最终变成“压力-抑郁-更低效率”。
“下班后流泪症候群”“周日失眠症”“请假羞耻症”等等,这些新名词并非生造的概念,它们引发的共鸣,折射出的正是扭曲的职场健康生态。
不少职场人已经开始改变,少吃外卖,自己带饭,计算热量,控油控糖,采用“16+8”和轻断食控制体重。只要想动,办公室也能成为运动场。工间操、办公室瑜伽、爬楼梯、工位散步、骑车上班,不少职场人开始“动”起来。而心理问题,能勇于面对,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建立心理隔离区,拒绝无效社交,培养工作外的兴趣,保持高度自信,多参加集体活动,都需要职场人去自我救赎。
我们工作的初衷,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真正的职场赢家,已经不是熬最深的夜、加最狠的班的人,而是懂得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的人。健康保卫战没有旁观者,人生和健康,终究都要自己买单。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