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这一年·我的奋斗故事 | 湿地修复换新颜 黄河口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来源:大众网

2022-12-13 16:27:27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丽臻 东营报道

  初冬的黄河口湿地,芳草萋萋,万鸟翔集。天鹅、东方白鹳、鹤类……它们或飞掠芦苇,或巡游滩涂,与碧水蓝天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冬日风景。

  “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东营市是国际上知名的“湿地之城”,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生态特色。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湿地分布,构成了东营市特殊、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水源充沛、食物丰富,是鸟儿栖息、迁徙的重要保障。反之,鸟类对环境、气候变化也较为敏感,是检验当地生态环境的指标之一。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万里黄河,在这里奔腾入海,河海相拥,孕育了神奇壮美的黄河三角洲。一年来,东营通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湿地生态明显改善,众多珍稀鸟类也被吸引而来,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

  湿地和鸟儿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东营生态系统的一大特色。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东营建立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线路经过黄河三角洲。

杨斌 摄

  近年来,随着生态向好,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25种,鸟类总量达到371种,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4种,大天鹅、灰鹤等二级保护鸟类64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这里俨然成了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经这里迁徙过往的鸟类达到数百万只,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

  今年一月,《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正式实施,当地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推进强化。截至目前,东营市已累计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实施了17个湿地修复项目,修复湿地28.2万亩,连通水系241千米,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4.7万亩,治理互花米草3.8万亩,“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日益凸显。

  由于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率持续提高,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稳定增加。每逢秋季,绵延不绝的翅碱蓬把广袤的滩涂染成红色,成为秋季黄河口独特的风景。对水质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的海马,成了当地渔民工作多次打照面的“常客”,濒临绝迹的黄河鱽鱼、稀缺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松江鲈鱼也陆续现身黄河口流域。

杨斌 摄

  生态环境逐年向好,东营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也随之拓展。观鸟活动、鸟类知识竞赛、赶海拾贝……近年来,一大部分东营人感触颇深的一点,就是生活中与黄河口有关的旅游项目、文化活动变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推动当地文旅发展的动力,促进当地文化发展的同时,亦拉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消费;促进当地逐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