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蹚出新路子 绽放新魅力 东营擦亮“山东手造”新招牌

来源:大众网

2022-12-13 16:29:41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苏志浩 通讯员 刘毅正 东营报道

  手造技艺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形式和乡土特色浓郁的经验传承文化,有助于促进就业创收和增收致富。东营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全力推动“山东手造”资源要素集聚整合,以培提质,以赛促训,以技增收,令“山东手造”焕发新的生命力。

  创新聚力以培提质 手造技艺“守得住、有温度”

  东营市充分发挥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丰富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山东手造”的新内涵,激发“山东手造”品牌新活力,走出了“一地一品牌”的创新化发展模式。

  “东营市制定了《贯彻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的若干措施》,广泛开展‘山东手造’东营特色技能培训项目调研,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特色技能培训,支持县区、开发区通过项目制方式,向备案培训机构或企业、非遗工坊整建制购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工制作等东营特色技能培训项目。”东营市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职业培训科科长高士友向记者介绍。据了解,东营市依托全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等资源,进一步挖掘和盘活“山东手造”服务群众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广泛征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培训项目,确定了蒲草编织、水煎包、花馍、面塑、黄河澄泥等投资小、见效快、前景广、易转化的手造特色培训项目,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与转化率。

  注重打造地域化培训特色,在“手造”培训中整合增加创业指导知识,形成了“山东手造+职业培训+非遗传承+群众就业(创业)”的联动循环。垦利区积极开展绣花、蒲草编织等技能培训,采取实操演练、情景教学等多方式有效授课,提升群众技艺技能,对编织合格产品回收销售,催生了居家群众“车库”经济发展新业态。

  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将“山东手造”类培训与非遗传承、直播电商相互糅合,形成古老技艺与新兴业态融合互补的贯通式培训模式,有效扩大了“山东手造”的品牌力和影响力。河口区着力搭建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了“手造大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资库,为“山东手造”培训提供坚实的师资与后备支撑。

  目前,东营市已开展老粗布制作、大码头苇编等“山东手造”类项目制特色技能培训28期800多人,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手造”技能,使手造技艺“守得住、有温度”,呈现出传统与时尚、厚重与创新、沉稳与活力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

  创意聚势以赛促训 激活手造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助力推进“山东手造”工程,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特色品牌竞争力,承载着以人文传承引导群众就业观念、以提升技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使命。

  东营市坚持先行先试,善作善成,深度聚焦“山东手造”的人才、技能、产业三大要素,在对东营市7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9个示范点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农村产业状况、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重点围绕“山东手造”技能技艺类项目,在全省率先举办以“匠心传承·技能富民”为主题的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和职业农民技能认定试点,面向相关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组织了剪纸、苇草编、陶艺泥塑等12个特色名吃和手工技艺项目比赛,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手造”类技能标准,并确定将水煎包、烧鸡制作技艺作为本地特色项目,申报纳入省级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目录。

  为充分运用好大赛成果,让这些能工巧匠更好地发挥在“手造”产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发展壮大“手造”人才队伍,进而凝聚起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的强大力量,东营市敢于迈步,勇于趟路,激活了乡村“手造”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和使用机制的“一池春水”。建立了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使用体系,涵盖农村一二三产,从“土专家”“农状元”和“田秀才”中,选拔培养了一批善钻研、敢开拓、懂市场、会经营的“领头雁”,有效带动农村手造产业发展。目前,东营市已有12人获评“东营市技能状元”称号,认定农民高级技师1人、农民技师43人;评选各类乡村领军人才816人,带动乡村创新创业生产基地139个,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技艺与精神传承的深度融合。

  创业聚能以技增收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增长点

  “手造”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富民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促进重点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东营市不断加大对各类手造产品的推介宣传力度,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更多手造项目走上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进一步助力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让“小手艺”创造“大财富”。今年10月,东营市公布了龙居丸子制作技艺、兴隆酒坊酿酒技艺、杨氏面塑等10家首批市级非遗工坊名单,进一步擦亮“山东手造”文化底色和金字招牌。

  坚持产业发展、就业需求衔接,让业态发展“越来越活”。积极引导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参加手造类技艺技能培训,激励劳动者发扬匠心传承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就业增收、创业致富的思维意识和技艺能力,让促进“山东手造”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传播东营声音的画龙点睛之笔。

  细致做好培训教学成果转化,让增收渠道“越走越宽”。持续加大“手造”培训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创业性推进力度,考察联系“山东手造”类产品收购企业,做好产品销路拓展与引流,确保“项目立得住、产品有销路”。通过实行“培训+订单+就业”模式,多渠道争取和拓展培训资源、用工资源、订单资源,由参训合格学员进行生产制作,政府帮助寻找拓展销路并推荐优秀学员就业,在“山东手造”培训中探索出了一条“培、订、产、销、岗”的项目化发展新路径,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增收、共同富裕”的目标。

  优化培训后续扶持服务质效,让手造创业“越干越强”。立足乡村“手造”产业实际和群众创业需求,在镇街便民大厅设置“多审合一、并联审批”的创业担保贷款银行窗口,提高了对“手造”创业者的业务审核效率。整理发布《东营市金融助企惠民促发展产品汇编》和“就业创业电子地图”,为“手造”行业企业纾困和激发群众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提供政策扶持。

  今年以来,东营市已为12家“山东手造”相关创业实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3万元,为助推“手造”行业成长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了优良的创业生态环境。

  东营将深入推进“山东手造”工程,从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入手,促进培训创新、技能提升、技艺传承、就业增收的联动提升,确保实现“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