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周村区妇幼保健院:宝宝居家“防菌指南” 爸妈的“萌新”护娃攻略

来源:鲁中网

2025-06-30 15:41:31


  鲁中网记者 王钰程 通讯员 朱晓燕

  新生儿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因此在居家护理中,家长需要重视院感相关知识,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

  新生儿居家护理的院感小知识

  新生儿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因此,掌握一些新生儿居家护理的院感知识至关重要。

  手卫生

  手是传播病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家长都要彻底洗手。最好使用温和的洗手液和流动的水,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包括手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尖等部位,时长不少于30秒。如果外出归来或接触了不洁物品,建议先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此外,家长要养成勤剪指甲的习惯,避免长指甲刮伤宝宝娇嫩的皮肤。

  环境清洁

  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的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基础。每天定时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用湿式清扫法清洁地面和家具表面,避免扬尘。对于新生儿经常接触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玩具等,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奶瓶和奶嘴可采用煮沸消毒法,将奶瓶和奶嘴完全浸没在水中,水开后继续煮沸5-10分钟即可。玩具则可使用专用的玩具清洁剂进行清洗,然后放在阳光下晾晒消毒。

  脐带护理

  脐带是新生儿出生后残留的胎盘附着部位,若护理不当,容易引发感染。在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带的干燥和清洁。每次给新生儿洗澡后,用干净的棉签蘸取0.5%的碘伏,从脐带根部向外轻轻擦拭,消毒脐带周围皮肤。避免让脐带接触到尿液和粪便,如果发现脐带周围有红肿、渗液或异味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薄,容易受损,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在给宝宝洗澡时,水温应控制在38℃-40℃之间,使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露,避免使用含有香料、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洗护用品。洗完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宝宝的身体,特别是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对于皮肤干燥的宝宝,可在皮肤尚未完全干透时涂抹适量的婴儿专用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

  合理喂养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因子,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提倡尽早开奶,让宝宝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乳房,以刺激乳汁分泌。母乳喂养时,要选择正确的喂养姿势,确保宝宝能够有效吸吮。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选择适合新生儿的配方奶粉。冲调奶粉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配制,使用温水冲泡,避免过烫或过凉,并注意奶瓶的消毒。喂奶后,将宝宝竖直抱起,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吐奶和胀气。

  减少外出与接触

  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周,尽量减少带宝宝外出,避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如果必须外出,如接种疫苗等,要选择人少的时段,并给宝宝戴上合适的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同时,也要尽量减少访客探视,尤其是患有感冒、腹泻等传染病的人员,避免与宝宝接触。

  健康监测

  定期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如体温、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正常新生儿的体温一般在36.5℃-37.5℃之间,如果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或者宝宝出现哭闹不止、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皮肤黄疸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居家护理需要家长细心呵护,严格遵循院感防控原则,从手卫生、环境清洁、脐带护理、皮肤护理、合理喂养等多方面入手,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让宝宝茁壮成长。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