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用温柔立规矩 以理解伴成长——博山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家庭教育“六点半”课堂

来源:鲁中网

2025-11-27 16:41:36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历程。当面对孩子的 “不听话” 时,焦虑、失望与愤怒的情绪常常让我们失控吼叫,事后却又深感愧疚。我们明知吼叫解决不了问题,却始终难以跳出这一负面循环。

  真正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在孩子犯错时的情绪发泄,而是在尊重与规则中引导孩子成长。博山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六点半” 家长课堂——《不吼不叫,如何和孩子沟通才会听?》,将带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结合具体场景解析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帮助家长掌握无需发脾气、就能引导孩子主动配合的沟通策略。

  一、 读懂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真实需求

  孩子的不从、反抗或屡教不改,往往隐藏着我们未曾察觉的内心需求——或许是渴望关注、寻求自主,亦或是难以表达内心的困惑。当我们透过行为的表象,读懂孩子内心的真实诉求,回应的方式便会从对抗转向理解。每一种 “问题行为”,都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等待我们用智慧去解读。读懂孩子,是实现有效教育的第一步,更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二、掌握“温柔表达+坚定立规”的双重艺术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温柔不代表纵容,坚定亦不意味着严苛。以温柔的方式表达,是用平和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让爱在对话中自然流动;以坚定的原则立规,是为孩子树立清晰的行为界限,帮助其建立内心的秩序感。这份刚柔并济的平衡艺术,既能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亦能契合其对规则与可预期性的需求。当你掌握这门艺术便会发现,无需发脾气,孩子也愿意主动配合。

  三、在真实瞬间做出智慧回应

  教育的智慧,最终要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真实瞬间。通过对典型情境的深度剖析,展示如何将共情法、具体指令法、合作法等沟通技巧自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家长将所学理论内化为教育本能,使其在那些未经预设的日常时刻——比如孩子情绪崩溃、抗拒规则或试探边界时,能够做出既坚定又温暖的回应。

  这其中的核心,不在于机械记忆操作步骤,而在于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先看见情绪,再引导行为;先建立连接,再解决问题。当这种思维模式内化为本能,我们会发现,无需刻意演练与准备,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刻,都能给出滋养孩子心灵、塑造孩子行为的智慧回应。

  家庭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当我们学会以智慧替代吼叫,以理解替代指责,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与自控力,更能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蜕变。愿我们一同踏上这段亲子成长之旅,在尊重与规则的平衡中,构建更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与界限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博山区实验幼儿园李家窑园 王正)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