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
2024-12-05 09:03:35
25名留守儿童有了“家庭教师”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
琳琅满目的书籍、乐器、书法用具,整齐排列的桌椅板凳……在滕州市东郭镇前明村的一处老房子里,每到周末都会传出琅琅书声,充满欢声笑语。这是村里25位留守儿童的周末好去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杜华家庭站”。
说起“杜华家庭站”的成立,站长杜华深有感触。他本身是一名农村小学的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遇到过因家庭条件较差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便联合几名老师一起给予孩子们课业以外的帮助。2022年,滕州市开始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建设,镇上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与杜华交流。杜华二话不说,当即答应把自家老房子贡献出来当作家庭站。回家后,杜华积极说服兄弟和妻子,当天就开始收拾整理场地。年近九旬的爷爷是个木匠,听说孙子的决定后主动加入,帮着搭架子、做栅栏、建围墙。
前明村村子不大,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们年龄偏大,平时只能照顾饮食起居,功课基本没法辅导,更谈不上教育。孩子们大多偏内向、心理上有些自卑,对待学习也缺乏自律和自信。
在杜华的带动下,近20名专业老师和村级志愿者轮流当起了孩子们周末寒暑假的守护人。志愿者们在辅导完孩子们的功课后,带着孩子们读《论语》《诗经》、学习传统文化、做手工学习一技之长,讲安全知识聊健康成长……两年多来,风雨无阻。
为了拓宽孩子的课外学习渠道,各级志愿者团队、各单位的爱心公益组织陆续关注到这群留守儿童。杜华说,志愿者们定期到家庭站组织开展活动,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搞活动,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建筑模型、各种器乐、书籍、手工材料包、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健身器材。
去年端午节前夕,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煮粽子,给孩子们发香囊、点朱砂。暑假期间,来自多所大学的准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举办了经典诵读夏令营,陪伴孩子们诵读《论语》。甚至还有志愿者为孩子们捐赠了大鼓、小鼓、唢呐、腰鼓等20多件乐器。在音乐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还成立了一支音乐队,大小高矮不一的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击打着乐器,既新奇又兴奋。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关爱源源不断地汇到家庭站,也让孩子们在心里种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我长大了也想当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7岁的瑞瑞骄傲地说。
家庭站成立两年多的时间,由村民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和“做样子、坚持不了多久”的疑问,到现在村民会自发的送来土豆、地瓜,偷偷给家庭站的大门刷上好看的油漆,有的还毛遂自荐来到实践站做志愿者为孩子们服务。
助农大集人气旺
大众新闻记者 王思晴
“汪沟镇曹家庄村的王小饼煎饼,半程镇老公地村的鹌鹑蛋,方城镇平和庄的烤鸡……”12月4日,临沂市兰山区委编办派驻汪沟镇三义村第一书记王利平,开始统计起各村参与志愿服务大集产品售卖的名单。
“老杨,今年种了多少白菜,吃不完的菜拿到大集上卖一部分吧,星期五把菜准备好就行,蔬菜进城卖,价格高上不少呢。”临沂市住建局派驻汪沟镇小杏花村第一书记张杨开始在村里张罗起赶大集的货品。
“今天又有两个志愿服务团体报名参与大集活动,分别提供手工制作和政策宣传服务。金茂社区正在调度桌椅等物资。”兰山区柳青街道活动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张浩则汇报着大集筹备情况。多方共同努力,只为在周末“攒”一个志愿服务大集。
今年以来,兰山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家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大集活动,以“慰老助农”为主题,推出义诊义剪、家电清洗、中医理疗、科普应急救援、第一书记甄选产品售卖等活动展区,将“助老服务”和新鲜农产品送到群众身边,也让农产品卖上一个好价格。
“一场志愿服务大集对接了多方的资源,目的就是通过志愿服务聚人气,把优质的农产品卖出去。”柳青街道活动调度中心负责人张洁说,“最受欢迎的就是新鲜的水果蔬菜,越有乡土气息的产品越受欢迎。”
“我们带来的鹌鹑蛋半个小时就卖光了。”虽然准备不足,但临沂市委网信办派驻半程镇老公地村第一书记张艳艳第一次带产品赶集,就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志愿服务大集上产品卖得好,细节上要把控好。对接过十余场志愿服务大集,张洁已经摸索出一套产品畅销心得:大集要在周六上午举办,周天买东西的人相对较少;预热的公众号推文要周五发,发布太早居民容易忘掉;大集选址以城市社区为佳。有了这些经验,张洁在对接活动时更为得心应手。“本期志愿服务大集的时间、地点已经确定,公众号推文的模板已经整理好了,与第一书记和社区的对接也在顺利推进。”张洁说。
今年以来,兰山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大集”助农活动40余场,参与的志愿服务团体组织60余个、志愿者1800余人次,服务群众20000余人。
她是2900对老人的“公益红娘”
大众新闻记者 李媛
“希望单身中老年朋友通过公益相亲活动找到相知相爱的伴侣,携手共度幸福晚年时光。”在10月举办的第四届“单身老人节”大型中老年人公益相亲会现场“公益红娘”薛伟衷心地说。
薛伟与中老年公益相亲的结缘起自一场相亲会。她本是凭着热心肠过来帮朋友搭把手的,可是一场相亲会下来,薛伟感慨老年生活的不易,老年人精神世界的孤寂让她深受触动。
“假如老人的身边有个说话的伴,情况会好一些吧”薛伟说干就干,此后的日子里她开始频频组织中老年相亲会,纷至沓来的报名表激励着薛伟。
为了让公益活动正规化、规范化,2007年薛伟成立青岛喜康助老服务中心,每天拿出更多时间和老人们“拉家常”,了解每位老人不同情况和个性需求。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老年人公益相亲忙来忙去的薛伟在2009年关掉了她经营的药店,虽说可以不再为其他事情分散做公益的心,但是断掉经济来源的她,公益之路举步维艰。有人曾建议她把相亲会做成“收费制”“会员制”,但是薛伟坚决拒绝,“为老人介绍对象是好事,收钱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薛伟默默地挺到2015年,唯有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让她获得精神宽慰。“很多缺少另一半的中老年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敞开心扉对生活充满希望。” 薛伟坦言说。
随着助老志愿服持续开展,薛伟发起青岛“鹊桥相会”公益相亲助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全力为单身中老年朋友提供相识、相恋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除了“红娘工作室”志愿团队还承接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帮助单身、空巢、独居老人代购生活用品、订餐,组织居家老人开展活动。
前段时间,浮山社区有位老人心脏病发作,恰逢孩子和老伴儿在外地旅游。“老人第一时间想到我们打来电话,距离最近的志愿者赶忙把老人送到医院的急诊室。”薛伟告诉记者,志愿团队成员还每天轮流到医院陪护照料老人。
作为誉满全国的“公益红娘”,经薛伟介绍成功牵手的中老年人达2900余对。如今,薛伟的公益助老事业已经从一个人的善心汇集成一群人的爱心。她的志愿团队也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大到60多人,大家一起传递着正能量,她们的公益助老故事也将继续。
责编: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