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1-10-22 09:05:08
编者按: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战略的提出,预示着“绿色新时代”加速到来,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内在要求。“双减”将很快成为淄博与其他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淄博在履行这一使命的同时,如何在这个新赛道上占得先机?
10月13日,在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晓磊现场发布《淄博市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工作方案》。淄博市将把碳达峰、碳中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以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为关键抓手,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变革。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近日探访相关产业,试图从“减碳降碳十大行动”中寻找淄博未来的机遇。
“氢”车熟路跑赢全新赛道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曾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通领域可能是我国碳排放达峰最后的产业领域之一,而加快推进运载工具的能源清洁化,包括电动化和氢能源等驱动装备普及使用,则显得愈发重要。
时间回溯至2020年8月28日,在一声声惊叹中,吉利集团首辆皮卡车正式下线,这是搭载了吉利新能源动力的多功能商用车,而它的原产地是淄博。
提及吉利新能源多功能高端商用车项目落户淄博的初衷,吉利商用车集团副总裁、客车事业部总经理刘国强告诉记者,淄博市氢能资源丰富、制取储运技术成熟,特别是燃料电池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先天优势。
如刘国强所说,在探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确定以及关键产业选择问题时不难发现,要发展氢能产业,就要提前培育和形成一定的产业支撑和科技支撑。而早在十余年前,淄博齐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便开始承担着临淄区齐鲁石化工业园内数十家大型化工企业的专业氢气供应的重任,目前其年产氢达3000吨。
与此同时,在淄博版图的西部,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更是承担了车用氢气的提纯和储运任务。目前,其与中科院最新研制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金属储氢材料也已进入申报流程。
而作为氢能源的终极应用领域,吉利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早已融入市民生活。作为淄博氢能生产利用领域的“功臣”,东岳集团也凭借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成为氢能源应用领域的“执牛耳者”。正如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民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落户淄博时所说,淄博现有的产品和研发体系,极大地满足了产品生产的技术、材料及零部件需求,这促使亿华通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淄博、扎根淄博。
从主动探索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氢能产业创新体系,到快速集聚研发机构、产业基金、公共平台、政策支撑等创新要素,拥有核“芯”技术的淄博,已然形成了从燃料电池膜到发动机,再到氢燃料汽车整车制造及应用的完整氢能源汽车产业链。
政策东风煽动燎原之火
当产业已然提振城市信心,政策空间也被充分打开。
9月25日,淄博市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发展意见,到2022年,淄博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建成全省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氢能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元。
根据淄博市发改委公告,淄博市将围绕氢能产业链,培育和引进10家产业链核心企业,建成2至3家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氢能技术研发中心和燃料电池汽车测试中心,建成5家加氢站,用以推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示范运营。
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淄博将立足全市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和装备研制能力,依托“鲁氢经济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带头作用,形成“一廊四群”发展格局。
在氢能源生产领域,政策提出要利用现有氢能装备产业链资源,引进吸收,补链培强,加快制氢技术和氢气储运装备发展。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固态储氢技术研发,推进氢气压缩机、加氢站储氢容器、加氢站控制系统等设备产业化发展。
在氢能源应用领域,围绕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需求,支持淄川区、高新区等区县整车生产企业提升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支持发展续航里程500公里以上的氢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专用车、货车等,逐步形成多车型、系列化的产品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燃料电池汽车生产集聚区。鼓励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推动氢燃料电池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本地化。积极配套发展新能源汽车租赁、维修保养、金融服务等服务性产业。
政策保障方面,淄博力主加大财政对氢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要求系统谋划氢能关键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示范运营推广等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加强各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保障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完善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终端补贴等政策,降低使用成本。
10月13日,在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晓磊现场发布《淄博市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工作方案》。淄博市将把碳达峰、碳中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以实施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行动、光伏发电规模推进行动等减碳降碳十大行动为关键抓手,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变革。
登临绝顶瞭望低碳未来
无疑,氢能的诸多优势使其在现代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氢能价值也会在持续推进的能源革命中逐步得到确认,这对处于转型期的淄博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未来。
随着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家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的战略要求明显提高,而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梳理淄博现有能源结构及政策方向中不难发现,在氢能源生产利用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及完整产业链体系的淄博,已然走在了前列。
当国家五部委批注的首批京津冀、上海、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公之于众时,淄博也凭借两个唯一(淄博市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燃料电池汽车首批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东岳集团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燃料电池汽车首批示范城市群的企业)再次站在了国际新能源舞台的聚光灯下。
时隔月余,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氢能与燃料电池分会在淄博成立,新能源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及国内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代表纷纷来到淄博,也为淄博的新能源未来拨去了层层迷雾。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彭苏萍所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及氢能上中下游产业的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中下游产业链企业及项目占比超过70%。未来10至20年,将是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而淄博作为工业门类全面、工业基础雄厚的城市,有着天然的制氢优势。
碳达峰之下,淄博正依产业筑造未来之城,“氢”城蓝图,已然显现。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