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数字“智水”赋能幸福河湖

来源:博览新闻

2024-03-18 08:18:30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汤继文

  大河奔腾,淄博市智慧水利建设春潮涌动。

  雨情、水情前端信息透过通信传输通道跳跃在计算机屏幕上,各类实时监测站点、实时视频监控图像、遥感影像等数据集中汇聚……数据跳动支撑水利的高效发展。

  我市以信息化赋能水利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治水、管水、护水、用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为全市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澎湃水动力。

  侦查“科技尖兵” 提升“四预”能力

  春风拂面,万物萌动,悠悠的小清河绿水簇浪。

  3月15日,记者来到市水文中心岔河水文站。双轨自动行走雷达测流、遥控测流船、土壤墒情检测仪、称重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多功能气象仪、地下遥测水位计、蒸发器、测流巡河无人机……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远程监控、测量设备纷纷映入记者眼帘。

  “小清河现在流量是每秒20.9立方米,水位是4.58米。”岔河水文站赵效军为记者演示了自动行走雷达测流。“小清河水流信息,实时传输到水文监测信息云平台上,为各种水利决策提供基础水文信息。”

  我市坚持工程带水文、水利水文一体化推进,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测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站网布局,推进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开展水生态监测,拓宽监测领域和覆盖范围。

  目前,全市共有水文站40处、水位站17处、雨量站188处,地下水观测井252处,水质监测站103处,水生态监测站位95处,水保监测点2处,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水文监测站网体系,治理管理相适应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逐步完善,提升科技侦查“尖兵”能力。

  在新一轮信息化技术的驱动引领作用下,市水文中心坚持市级统筹、一体推进,全面整合数据资源,率先在全省实现重点河段的三维模拟演进,能够对流域内重点河段洪水险情进行预判并及时预警;自主设计开发“水文监测信息云平台APP”,引进高光谱水质监测仪和图像识别测流设备运用遥测终端机、北斗卫星等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初步形成实时雨水情信息采集报送体系,全力做到“报得出、报得及时”。创新应用无人机管理平台,推动巡检工作从“人+工具”传统模式向“机器+数据”智能模式的转变,推进水文监测全自动、全要素、全量程,确保做到“测得到、测得准”,提升“四预”支撑能力。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智慧水文站建设,岔河水文站智慧水文监测体系建设纳入“山东省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名录”。

  市水文中心主任赵兴龙表示,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打造智慧水文平台,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

  智能引水 润城解“渴”

  2月27日上午9时许,孝妇河湿地公园总干渠闸,接到来自市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指令:“总干渠闸,因气温上升、绿化生态用水增多,下游用水量加大,请把向云影河调水量提高至0.4立方米每秒。”总干渠闸现场工作人员随即按照指令提高了闸门。

  2分钟后,孝妇河水从总干渠闸口汩汩流入云影河。

  64处低点位视频监控点,15处高点位视频监控点,24处河流水位监测系统,孝妇河流域感知系统实时监测河湖状态、河道断面水位监测,市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根据监测数据发出了上述指令。

  以智能化赋能为引领,通过扩大基础感知覆盖面、迭代升级智慧水利平台,高质量推进水利数字化改革,打造高效能、智能化“淄博现代水网”指挥系统。

  我市着力建设整合监测采集数据资源,快速提升河湖管理的感知可视化能力,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和水位监测系统,实现对重点河段和敏感区域的视频监控,包括河道、水库、湖泊、重点水利工程、水功能区、水源地、重点断面等方面的视频采集和实时监控;实时采集现场点位河流的水位信息,便于为管理人员在监控河流雨水情状况、工程运行和人员转移避险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

  通过对孝妇河流域的全覆盖、实时数据的采集,形成多源数据汇聚和跨部门信息的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形成支撑河道流域感知的框架体系,作为建立集对河湖状态的实时监测、焦点水情时间的预案预警与紧急事件的应急指挥等多项应用为一体的孝妇河综合治理平台的基础数据,促进河湖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集成化,维持河湖“畅流活水”,保障孝妇河流域健康与功能永续利用。

  “去年向润淄河、云影河调水980万立方米,向东猪龙河、玉龙河调水2000多万立方米。”市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中心城区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涝淄河、东猪龙河、玉龙河、润淄河、云影河、漫泗河、孝妇河、范阳河等8条河道,“通过常态化调水,实现了长流水、流清水,真正形成了清水润城”。

  以孝妇河湿地公园为枢纽的中心城区“八河联通”生态水系,解决了雨源型河道缺水问题。按照水资源统筹配置的原则和“小流量、长流水”的标准,综合利用孝妇河湿地公园地表水、萌山水库水、中水等多种水源,充分保障河道的生态用水需求。2021年-2023年,累计完成生态调水8400多万立方米,持续改善了河湖生态环境,实现了中心城区“有河有水、有草有鱼”。

  一幅“水韵淄博”的生态蓝图,徐徐“走出”画卷,走进现实。

  “智慧大脑”夯实河湖“底盘”

  满地新绿,河水旖旎,三三两两市民悠闲漫步在玉龙河畔。

  3月12日上午9:47,河管员何拥军来到玉龙河新星社区段开始巡河。他负责玉龙河此处600多米河段,和往常一样,他把电动车放到路边,打开巡河APP,沿着河道走了一个来回。河道两侧干净整洁、雨排口干燥没有水排出……系列项目巡查过后,完成了当天“打卡”。

  与此同时,市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对何拥军当天的巡河进行了全程记录。“全市3000多名各级河湖长、河管员的巡河轨迹,全部被录入到系统中。”市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智慧河湖科科长贾建卫告诉记者,通过完善模块、短信提醒、巡河月通报来完善巡河智能考核,确保巡河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增加了巡河事件和投诉事件及时处理的短信提醒功能,巡河事件和投诉事件一经上传系统,系统立刻给各区县河长办的负责人发短信提醒,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

  强化数智赋能,淄博市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和淄博市孝妇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淄博市中心城区数字调水信息系统等系统组成了河湖管理的“智慧大脑”。淄博市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承担了全市河长制湖长制的基本业务开展,实现了全市巡河任务的智能考核、河湖基础信息的登记统计和管理、河湖管理相关内容的监督管理、河湖治理相关业务的线上处理等功能。淄博市孝妇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新技术初步建立了孝妇河流域的感知、数字孪生水域、大数据+综合管理和一张图+决策支撑体系,形成了孝妇河流域的河湖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模型,使孝妇河具备了能看、能管、能分析、能指挥四种能力,实现了流域可视化、管理精细化、数据智能化、指挥一体化,为推进智慧流域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淄博市中心城区数字调水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水文监测等数字化手段对中心城区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数字兴城”,以水为脉,构建数字化的水生态网,以数字化手段保障孝妇河非汛期生态流量,范阳河、新区景观河道非汛期景观蓄水,实现“小流量、长流水”的目标,助力公园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综合三个系统建设的主要功能模块和重点工作,形成了集河湖长制管理、孝妇河流域、小清河流域、中心城区调水、综合一张图、视频管理平台、水文雨水情、数字河湖建设八大模块的“智慧河湖”一体化信息平台,夯实河湖“底盘”,为科学指挥决策提供了综合性的信息技术支撑。

  “淄博智慧河湖”一体化平台,进一步解决了全市河湖资源信息化系统相互独立封闭、风格各异、资源浪费等问题,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加强全市河湖长制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全市河湖信息化资源,实现全市河湖资源一网统管,全市河湖长制工作一网通办,提高了河湖长制工作效率、河湖资源优化配置及数据分析能力,真正实现全市河湖“一张网”“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