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4-03-15 09:18:22
编者按:
在基层,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直面问题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
为生动展示他们的风采,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共青团淄博市委、鲁中网联合推出《新青年·守初心》系列专访,聚焦基层青年党员干部,讲述他们实干担当、拼搏奋斗的动人故事。
鲁中网记者 张琦 孙蕊
一团面在手中几经揉捏,再用小刀灵巧地点、切、刻、划,不一会就成了造型各异的花馍。春节过后,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小杨村的花馍坊里飘出浓浓麦香,工人正加紧赶制花馍订单。
“自从花馍坊开起来,村里的老姊妹们‘有活了’,村里的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小杨村的党支部书记徐士雁说,“我们成立了农多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现在不仅扩大了产能,入股的村民也有了分红。”
在小杨村扎根十三年的徐士雁见证了小杨村的巨变,看着一个个造型精巧、多彩绚丽的花馍变成村庄致富的“金饽饽”,也与有荣焉。
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 种萝卜挖到第一桶金
“2011年,我就进入了村委工作。在基层服务的10年,可以说村集体收入不到5万元,来源单一,甚至连工资都难以保障。”徐士雁坦言,“2021年,我当选为村书记,就决心要做出点成绩,能在年底能给村里老人发件棉衣,给村民分点粮油,就是我的目标。”
1981年出生的徐士雁,完成了从村两委成员到村书记的身份转变,也让她意识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摆在她面前的,是日渐衰落的村庄活力,是小杨村63户、235人的生计问题,是村小地狭、资源有限的发展困境。
想要改变贫穷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任之后,徐士雁首先带领村两委用一个月时间把54份不合理合同全部重新签订缴纳,这个举措增加了村集体收入9万余元。“万事开头难,每次开会我们都要面对的都是村里的熟面孔,但是村民们要的就是‘一碗水端平’。所以我们就深入每家每户,统一标准,将这些‘旧账’理清。”徐士雁说道。
合同清理工作顺利完成,无疑为村两委下一步工作打了一剂强心剂。经过多方考察,徐士雁看到了水果萝卜的商机,种植门槛低、成活率高的水果萝卜不仅在邻村广泛种植,在市场上也有不错的前景。于是,小杨村立刻流转出土地种植水果萝卜,一经上市就销售一空,一下子为村集体增加了6万余元。
“种植萝卜为小杨村挖到了第一桶金,但是一场暴雪也让我看到了种植农产品的风险性和季节性,靠天吃饭不是村庄发展的长久之计。”于是,徐士雁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引进什么产业发动剩余劳动力?如何村子成为共富路上的特色村?
6名农妇开启创业路 小花馍打开增收突破口
偶然之间,宛如艺术品的花样馍头吸引了徐士雁的注意。她迅速成立了淄博农多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不仅奔赴胶州拜师学艺,更是在当地深入学习。就这样,徐士雁等6名平均66岁的农村留守妇女开启了花馍创业历程。
“我们学的都很好,蒸出来的花馍却是坑坑洼洼。做了两千余个都失败了,当时一起干的村民也很受挫。”小杨村开了花馍坊,村民也都来看热闹,看着失败的花馍,大家都是心疼不已。徐士雁索性将做失败的花馍分给村民,转头继续和工人一起研究制作工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笼笼红色福袋花馍成功出炉,发酵后的麦香味弥漫了整个花馍坊。小杨村的花馍也如同这笼福袋一样,红红火火发展起来。仅在2021年底,小杨村1000多盒花馍礼盒就赶在春节前全部销售一空,一个多月的时间,合作社就实现经营性收入6万元,村集体增收2.5万元,还解决了一批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花馍产能上来了,如何打开平时的销路问题,成了徐士雁的当务之急。“当时市面上对花馍的认可度还不高,我就一家一家的酒店跑,看到西点屋就进去问问有没有合作意向。”经过徐士雁的推销,不少城区的酒店、西点屋都向小杨村花馍伸出了橄榄枝,“目前我们花馍坊为25家会员企业供应工会福利,与8家酒店、10家甜品店签订了定向采购协议。”
2022年,花馍坊规模进一步扩大,由原先的30平方扩建到290平方,更是引进了电脑数控馒头生产线。成立之初,花馍坊仅有6万元的启动资金,经过发展吸引了村民踊跃入股,由原先合作社的7股变更为167股。截至2022年底,每股可实现分红200元,村集体、村民走上了共富路。
孝妇河畔搞起研学游 五村抱团赋能齐发展
“其实老百姓的愿望都很朴实,可能就是一桶油、一袋面。”徐士雁说,“看到村民灿烂的笑脸就会明白自己的初心何在。”徐士雁上任之初,就因为村民破旧的棉衣而动容,如今她也实现了自己带领村民致富的承诺,穿新衣、领福利,村曾经艳羡的生活成为了现实。
在徐士雁看来,团结是一个班子能否成事的关键词。在她的印象里,不论是清理不规范合同还是下地种萝卜、创业搞花馍,自己和村两委始终拧成一根绳、劲往一处使。小杨村有了产业支撑,也一改落后模样,从“创优村”发展到“示范村”。徐士雁也先后荣获淄博市“劳动模范”“提效争先榜样”“淄博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
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之美。依靠花馍坊,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了小杨村的探索方向,陆续开发了梅花大锅灶、网红打卡点、无动力游乐设施、花馍体验手工制作等项目,并依托农旅教育、花馍手工制作吸引,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
几次研学活动下来,徐士雁也看到了小杨村单薄的文旅资源,于是主动与孝妇河畔的北旺、圈头、大七、丰乐等村组建“河畔研学联合党委”,每村注资10万元成立联合社。计划建设小杨花馍研学中心、北旺红色美丽村庄、圈头生态田园谷、大七石氏庄园古村落、丰乐多彩实践基地,合力打造“红色教育+生态体验+非遗制作+传统文化+多彩趣味”的特色文旅研学路线。
谈及小杨村的未来规划,徐士雁也是信心满满:“我们将利用好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风口,计划在2024年在城区开出我们小杨村花馍的直营店,线上线下齐发展,用花馍坊托起小杨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后记:
一名村支部书记的初心
初心是什么?是无论走多久,都别忘了来时的路。从2011年到现在,徐士雁与村里的老百姓打了13年的交道。
4000多个日日夜夜,徐士雁沉下身心,撸袖实干,一直牢记最初的目标——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用她的话来说,初心就是老百姓幸福而灿烂的笑脸。
花馍也许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产业,却能让家家户户在每逢年节,有了米面粮油。其实,村民需要的并不多,就是村里能想着他们的生活。
一个不足70户的小村子,也有想成为“网红村”的目标,村里的文化墙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时代在不断进步,小杨村的发展也在不断向前。
村子变美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徐士雁也走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