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览新闻
2024-08-30 08:27:20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周剑楠 通讯员 杨东刚 焦玉涛
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垃圾分类已成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打造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圈”,也成为助推城市品质提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关键小事”。
在淄博,垃圾分类到底怎么执行的?分类后的垃圾又都送哪儿了?
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圈”初见成效
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四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包括塑料、纸张、玻璃、金属等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品;其他垃圾则是指既不可回收,也不属于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废弃物;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家庭厨房、饭店、食堂废弃物,如剩菜剩饭、果皮蔬菜等;有害垃圾则是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灯泡、过期药品等。
在倡导垃圾分类的同时,有不少市民有疑问,就算我在家分类了,但丢完垃圾后,是不是还是一车拉走呢?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构成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圈”,任何一个环节不通,都会直接影响分类的最终效果。
在我市,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圈”已初见成效。
8月22日早上4点左右,厨余垃圾收运车司机周瑞双到达我市一家商业综合体的厨余垃圾归集点,将十几桶厨余垃圾装车后运往位于高青县的厨余垃圾处置场。
早上6点,在张店区房镇镇天乙村,其他垃圾收运车司机王鹏将社区内的其他垃圾集中收运至张店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经过消毒处理后,运送至临淄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下午4点左右,在桓台县国税小区,一辆有害垃圾收运车正从小区的三个有害垃圾投放点收运废电池、废灯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并运送至桓台县有害垃圾暂存点。
晚上7点30分,在张店区方正凤凰国际小区,几位小学生将白天积攒的矿泉水瓶投放到小区内的“爱分类·爱回收”有偿智能回收箱,这些可回收物将被运送至可回收分拣中心。
从立法层面的积极推进,到科技赋能的精准分类,再到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营造,我市正多措并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向深入。
垃圾分类,重点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动员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今年5月22日至28日是“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宣传周期间,我市在海岱楼、牛记庵等标志性建筑物前,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志愿宣传快闪活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传播文明理念。淄博作为住建部25个重点联动城市之一,拍摄了《2024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淄博分类快闪秀》。通过“墙体彩绘”“停车位彩绘”等,营造“点点滴滴渗透、时时刻刻熏陶”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为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全民知晓率、参与率, 组建淄博市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团,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宣讲活动,分享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体验馆宣传阵地作用,依托全市14座垃圾分类体验馆、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宣教活动6000余次。
垃圾分类执行难、混投混运怎么解?
“扔个垃圾还得分类,太麻烦了。”
“厨余垃圾桶满了,随便扔到一个空垃圾桶不就行了。”
……
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小区及村居了解到,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垃圾分类执行难、厨余垃圾混投混运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今年1月1日起,《淄博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建立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对违反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的行为设定相应的处罚,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有法可依,以常态化执法检查倒逼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垃圾分类义务。
根据《办法》规定,我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但实际上,居民没必要在家里也摆上4个垃圾桶。因为在家庭中,产生最多的生活垃圾是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只需这两类垃圾桶即可。
8月22日,在张店区房镇镇积家村村民陈美家中,记者看到厨房中放着一个家用厨房分类垃圾桶,分隔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用专门垃圾袋盛放。“我现在养成了习惯,做饭产生的垃圾就放到专门垃圾袋,满了以后就把厨余垃圾投放到社区垃圾分类投放驿站的厨余垃圾桶。”
针对垃圾分类执行难,厨余垃圾混装这个痛点难点问题,张店区房镇镇积家村给每个家庭都发放了专门垃圾袋,用来盛放厨余垃圾。这样一来,村民在家里就进行了垃圾分类。“居民只要是提着专门垃圾袋出来,分类投放驿站的督导员就知道拿的是厨余垃圾,就必须放到对应的厨余垃圾桶,在厨余垃圾桶边有一个刀片,一划就把厨余垃圾倒进去,然后再把垃圾袋扔到旁边的其他垃圾桶里,扔错了,我们这有摄像头,就在‘一网三联’的积分里进行扣分。”张店区积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袁学介绍说。
西瓜皮、烂菜叶、鸡蛋壳、剩米饭……厨余垃圾在高温天气下易腐烂发酵,散发出的异味不仅难闻,还容易滋生细菌、招引蚊蝇,导致环境卫生大打折扣。
针对垃圾桶外溢、桶身不洁等问题,我市在城区按照1处/200-500户的标准实施“撤桶并点”,缩短垃圾停留在路面和阳光暴晒的时间,推广“撤桶建房+定时投放+桶前监督指导”的分类投放模式,持续完善源头分类投放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房(亭)8858个。
“厨余垃圾满了后,我们会及时通知收运车来拉走,更换新的厨余垃圾桶。”袁学介绍道。感受定时收运后,村民对环境的新变化大加赞赏:“一到夏天,垃圾不及时清运,风一吹,常常刮来异味。如今,通过定时收运,大大缩短了厨余垃圾停留时间,减少异味的散发,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分类后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在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同时,不少市民也好奇,我们每天的生活垃圾都去哪里了?垃圾是怎么被处理的?
8月22日,在位于临淄区的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科普示范园,饲料界的“新宠儿”黑水虻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帮了大忙。厨余垃圾可以作为黑水虻的饲料,黑水虻的幼虫是畜禽的优质高蛋白饲料,成虫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养殖黑水虻后的虫粪,可肥沃疏松土壤,是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
据负责人介绍,通过采用黑水虻生物处理厨余垃圾,利用黑水虻幼虫生长期内24小时不间断进食的特点,每年可生物处理厨余垃圾3200余吨、生产有机肥1600余立方米;通过资源利用厨余垃圾生产黑水虻养殖饲料,再用到生态养殖中,自产自销,成功实现了厨余垃圾从源头分类至末端处理的“全链条”闭合体系,打造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产业模式。
8月23日上午,在张店区方正凤凰国际小区,不少居民拎着纸箱、空塑料瓶,在“爱分类·爱回收”有偿智能回收箱前,熟练地扫码、投放,屏幕显示重量和金额,随后居民手机提示音响起,积分到账,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
“自从小区有了这台机器,我们扔纸箱和塑料瓶真的很方便,积分还可以提取现金。”居民刘先生说,这台机器可以投放纸类、金属、塑料、织物等,机器自动称重。
那么,这些可回收物将去向何处呢?
在“爱分类·爱回收”淄博可回收物末端分拣中心,可回收物经过输送机送到分拣平台,工人们在流水线对可回收物进行分拣。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回收包裹进入中转站先称重,是为了将后台数据与称重区重量进行比对,在中转运输阶段,所有回收物包裹均有唯一识别码,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可追溯。
据了解,通过把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让这些再生资源免于和其他垃圾一起被焚烧填埋,让它们物尽其用,循环再生。这些回收物可以再做成什么呢?用塑料举例说,经过再生处理,塑料可以做成雨伞、手提袋等物品。其余可回收物则销售给下游商家,实现市场化运作。
我市按照每个区县建设(或与邻近区县协同规划建设)至少1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站)的原则,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站)10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同时,构建政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扩大智能回收设施建设覆盖面,按照2个城市社区至少1台智能回收箱的标准,设置可回收物有偿智能回收箱1300余台,实现可回收物全品类便捷交投,年均回收量5.4万余吨,其便民性、惠民性获市民好评。
垃圾分类是一项城市综合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刚开始也不会分类,觉得麻烦,后来就习惯了,现在分类就是顺手的事。”家住张店区范家新村的董女士感慨地说,“垃圾分类,‘分’出绿色‘新时尚’。”
记者手记
垃圾分类,已从日常生活的“选答题”变为“必答题”。
随着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2.6%,垃圾分类已然成为引领绿色低碳生活的新潮流。在这一背景下,推广垃圾分类不仅是一场环境管理的变革,更是一次居民生活习惯的更新。
要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首要任务是引导居民转变观念,提升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接受度。面对部分市民对“混装混运”的担忧,更需要双管齐下,既要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构建无缝衔接的垃圾收集、运输和消纳系统,确保垃圾分类的成果不被“先分后混”所侵蚀;同时,也要通过多样化的载体和形式,向公众透明展示垃圾处理的整个流程,以事实消除疑虑,以透明赢得信任。
在构建垃圾闭环处理体系上下足功夫,同时在创新垃圾分类普及形式上发挥智慧,才能有效提升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激发内在动力,从被动响应的“要我分类”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我要分类”,不断提高市民源头分类准确率。这不仅是环保意识的觉醒,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推动绿色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参与者。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