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4-10-10 08:27:01
“以前想赶个大集可不容易,得出门走好久。”淄博初秋的清晨晨风微凉,却丝毫没有挡住张店区齐悦国际社区居民张梅出门的热情,她穿上外套,拉上小菜车就大步流星地直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去。
“这个‘大集’只在周末才有,而且在小区里真是太方便了。”张梅笑道。
张梅口中的“大集”有何特别之处,“大集”又缘何会在小区里?
齐悦国际社区山货进城。
把“大集”搬到“家门口”
10月6日,天朗气清,齐悦国际社区的“大集”又热闹了起来。
“今天这梨不错,给我来点。”
在“大集”上,张梅来到了韩大爷的水果摊前,看着眼前摆着“齐悦国际社区山货进城”桌牌,果断买了一些韩大爷的水果。
“家里种了一些果树,今年由于销路不畅,水果有点滞销,通过这个‘大集’,我不但能在家门口卖水果,还有不少邻居、客户联系订购、采摘。”看着摊位前络绎不绝的顾客,韩大爷喜不自胜。
原来,这是齐悦国际社区的睦邻集市,其建立的初衷是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生活上的帮助和便利。
齐悦国际社区成立于2015年8月,由7个居民小区和1个楼宇商圈组成,服务居民8700余户、25000余人。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大型社区, 齐悦国际社区有居民多、商户多、楼宇多的特点,生活需求复杂多样。
“此前就有居民跟我们反映,有家人失业或待业在家,一直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能否利用社区资源帮助他们实现小本创业?”齐悦国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玉芝告诉记者,在充分地走访调研后,齐悦国际社区结合居民创业和日常生活需求,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在黄河大集的基础上升格为睦邻集市,规划了130余个摊位,从今年春节后开始正式运营。
睦邻集市
而睦邻集市的摊主和顾客基本上都是社区居民,最初是交由第三方机构来运营,但由于摊位费过高,经过居民和社区沟通,最终还是由社区负责,摊主则只需从每次经营收入中拿出5至10元反哺社区,捐赠给社区基金,用于社区为民服务项目的开展。
“此前在社区外面路上占道经营的商贩,我们也把他们邀请过来一起赶集,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统一管理,既缓解了城市治理的难点堵点,又丰富了社区业态,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赵玉芝分析。
近年来,从构想“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便捷蓝图,到“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模式的蓬勃发展,淄博社区服务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与升级。
今年3月,淄博市商务局等16部门联合印发《淄博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将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菜市场、银行网点、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保障类业态,重点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
集市商品物美价廉。
“无论是万象汇还是八大局,又或是小区商铺,感觉现在生活越来越方便了。”家住张店区凯旋门小区的市民罗英壮告诉记者,经常晚饭后去家附近的万象汇商场混逛一逛,每次都能收获满满的好心情。
公开信息显示,社区经济在国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成都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出现了日均8万人次流量的新商圈型城市社区,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好评。
集市果蔬十分新鲜。
“家门口”是必争之地
社区经济的底层逻辑是“既要又要”,如何在保持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商业收益,是摆在每一个社区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1年5月28日,商务部携手12个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速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指导意见。2023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颁布了《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标志着社区服务领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该方案核心倡导的是一种深度融入社区肌理的服务模式,即将各类服务直接嵌入社区内部,通过精准整合社区内既有资源,实现居民一站式、定制化服务需求的无缝对接。
透过齐悦国际社区,不难发现,社区经济正在淄博这片热土之上生根发芽。一直以来,淄博市积极开展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行动,因城施策、“因圈施策”,让居民足不出“圈”,享受烟火气里的幸福生活,为社区经济的发展育肥了土壤。
除了一站式满足居民上述日常生活需求,淄博的社区还进一步探索“社区微业”, 促进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让社区经济的服务功能实现精准对接。
柳毅社区(资料图)。
“我已经四十多岁了,家里还有孩子上学需要接送,外出工作很难照顾家里,如今在社区找到了一份灵活的‘手工活’。”一有空闲,张店区体育场街道柳毅社区居民刘女士便去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带着前一次做的手工,每回都能得到几百元收入。
刘女士口中找到工作的地方,便是柳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的“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展示销售专区”,社区利用老年大学的资源,引进了非遗剪纸传承人、布艺堆画传承人等优秀手造人才,走进社区文明实践站免费教授居民手艺。而社区居民跟随老师学到手艺之后,就开始借助老师的“销路”做手工活儿,做得好的,便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既让传统技艺在基层得到了推广,又给居民增添了一条创业就业的“致富路”。
“社区是老旧社区,居民整体收入不算高,有了手造进社区这种机会,能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居民都非常认可。”柳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伟介绍。
“溡源大水饺”就业项目,面向辖区内有面点手艺的40+大龄妇女,为她们提供工作场地(资料图)。
2023年,《山东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开展“社区微业”行动,着力健全社区就业促进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知名度的社区就业服务网点。其中提到,鼓励社区打造像“溡源大水饺”这样的“微工厂”助力灵活就业。
“我们社区的人社服务站打造‘溡源大水饺’就业项目,面向辖区内有面点手艺的40+大龄妇女,为她们提供工作场地,协助进行产品推广,实现人均月增收1500元左右。”临淄区辛店街道溡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许桂莲说。
“服务链”“经济链”让家更“+”
专业人士认为,随着社区经济形态、服务形态拓展更多样的社区资源价值转化路径,还需要丰富社区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互惠机制,而不仅是捐赠社区基金,“社区可借助集市影响力,招募更多如纠纷调解、协商议事、家电修理、兴趣艺术培训等方面的专业力量,一定要利用好人流优势,定期或不定期为辖区居民开展公益志愿服务,精准为社区赋能解忧。”
在齐悦国际社区的睦邻集市上,不但有肉蛋果蔬的摊位,而且还有义诊、磨剪子、磨菜刀等便民公益、半公益服务。
用赵玉芝的话说,“这是将‘服务链’和‘经济链’有机融合。”
全年半价学特长。
除了睦邻集市,齐悦国际社区把闲置场地与公益结合起来,不仅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便利服务,更让“全年半价学特长”“齐悦夜话”等成为社区专业服务的补充,联合“倍婴之家托育服务中心”,建设“小悦家”托育点,用低于市场价的托育费用接收幼童,缓解年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使其有更多时间创造家庭收益;“毕老师爱心理发室”向8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特殊家庭提供免费服务,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便民小屋”提供修裤脚、修拉链、配钥匙、换纱窗、冲洗地毯等服务,让居民走最少的路,花最少的钱,解决最急需的问题。
齐悦夜话
“社区经济的探索,让基层社区治理有温度才能更有力度,实现‘公益+市场’双赢,真正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赵玉芝说,社区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真正惠及民生,也为社区拓展了效益来源,同时也实现了志愿服务社会化的有力探索。
而为充实社区服务力量,今年年初,高青县芦湖街道组织社区新签订17家“红色合伙人”开展“结对”合作,将“红色合伙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社区服务优势,摸索出一条社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芦湖街道学府社区“红色合伙人”签约仪式。
“今年以来,街道聚焦‘资源利用不充分、社区活动经费紧张、服务能力不足’的制约,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更新服务观念,探索社区‘公益+市场’治理服务发展的路径,全面激活社区公共资源利用效能。”芦湖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张帅介绍。
芦湖街道拓宽渠道,由“以点带面”到“全面铺开”,在“公益市集”到“社区团购”、社区与第三方机构联创“小桔灯书画室”实现“公益+市场”零突破后,还要扭转社区向政府“等靠要”局面,实现产业延伸发展反哺社区治理的良性循环和“社区自我造血”。
“为此,社区定下了全面开展村集体土特产进社区活动和全面盘活闲置资源两条发展主线。”张帅解释。
芦湖街道盘活闲置资源。
在淄博探索发展社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城市社区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城市治理新源泉也被激活。
“为满足市民消费、商户经营的双重需求,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张店区城市管理局探索推出流动商贩经营像潮水一样能进能退的潮汐市场和‘定点+定时’潮汐管理模式,让城市管理更加人性化。”张店城市管理局环境管理科科长王超告诉记者。
齐悦国际社区在“潮汐式”管理中进一步创新,早上8:00之前允许店外经营,8:00之后商户自觉撤回店内,并主动把“门前五包”工作做好,商户间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彻底根治了店外经营、门前杂物乱堆放、车辆乱停放、卫生环境等问题,塑造高品质社区形象。
“每天晚上收摊后,我们都自觉把现场卫生打扫好,保证地面没有垃圾乱扔、油渍污染等问题。”万达广场“潮汐式”便民市场疏导点摊主赵先生说。
“‘潮汐式’管理规范了商家行为,小区内外的街面整洁了,定时定点管理也杜绝了噪音污染,这个办法非常好。”张店区颐丰花园小区居民周宜萍说。
城市,给人们的印象不能只是冰冷冷的高楼大厦,更应该让人们体会到城市的温暖、舒适和便利。当下,不断升温的社区经济,正在不断放大淄博的“烟火气”与“文明风”。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良栋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