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市水利局:聚力构建水网体系 全力做好“水文章”

来源:鲁中网

2025-03-22 19:28:00


  鲁中网淄博3月22日讯(记者 徐梦迪)淄博市聚焦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改善“水民生”、提高“水智能”,坚持质量为先,进度为王,2022年以来,推进实施现代水网重点水利工程81项,累计完成投资90.6亿元,聚力打造防洪减灾网、水资源优化配置网、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网、智慧水利管理平台,构建“两轴三区、四纵五横、七库多线”水网格局。连续3年投资计划完成率位列全省前4位。

  为贯彻落实全市“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聚焦“3510”发展目标,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2025年,计划实施现代水网项目29项,包括供水保障、防洪提升、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建设等四个方面,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2.6亿元。锚定目标、开足马力、抢抓时间,优化现场施工力量安排,动态调整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资源,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25%,投资进度、完成率持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

  坚持精准调配,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网

  立足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强化多水源联合调度、水资源战略储备,构建完善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供水保障体系,持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实施城乡供水、区域水系连通、引调水、中水回用等供水保障工程18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89亿元。推进农村区域供水规模化建设和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全面配套,完善农村供水管理管护水平。持续完善黄河水、长江水供水设施布局,加快配套水厂、管网建设,推动构建城市供水多水源互联互济的供水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供水保障能力。精细化推进老旧供水管道和设备改造,助力管网漏损综合整治。巩固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提升雨洪资源利用水平,充分挖掘再生水利用潜力,促进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锚定系统防治,持续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网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坚持预字当先、以防为主,完善以河道、水库、水闸和重点水系调蓄建筑物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实施河道治理、山洪沟治理、小型水库维修养护等防洪提升工程4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5亿元。坚持系统施策,强化河道综合治理。按照整体性规划、全流域推进、整河流治理、分阶段实施的思路,推进实施沂源县沂河治理。实施博山区南部山支流、沂源县韩庄河山洪沟治理。常态化开展水库、水闸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消除工程安全隐患,确保水库水闸防洪、兴利等功能正常发挥。

  推动人水和谐,持续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网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不断改善河湖健康状况,打造人民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实施美丽幸福河湖、坡耕地整治、小流域综合整治等工程6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23亿元。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流域为单元,坚持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推进范阳河幸福河湖建设,打造国家级幸福河湖典范。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突出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实施沂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和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

  强化数智赋能,持续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坚持“一盘棋”布局、“一体化”建设、“一平台”统揽,持续提升“智慧水利”平台功能和覆盖面。坚持工程带信息化,实施城乡供水智慧化管理系统、数字河湖、数字水库、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数字萌山水库、太河水库、孝妇河、沂河等示范典型。加快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行业监管现代化变革。

责编:陈佳汐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