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日报
2025-04-05 10:33:24
清明节小长假,我市迎来一波旅游高峰期。从去博物馆看展览,到登山踏青赏花,再到观“海”、露营……市民游客纷纷走出家门,感受春日的美好。
海岱楼:假期首日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
□本报记者 刘伟
清明假期首日,淄博文化地标海岱楼钟书阁迎来客流高峰,人气再度爆棚。
拍照打卡、心愿祈福,游客比肩接踵,穿梭其中,欢声笑语不断。陶瓷琉璃、冰箱贴、书签、布包、文创饼干等淄博特色文创,让游客爱不释手。截至4月4日22时,海岱楼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
“我第一次来淄博,海岱楼钟书阁文化气息浓厚,时尚感十足。淄博人非常热情,感觉很亲切。回去后,我要跟身边的朋友说一说,让他们也来淄博走一走、看一看。”来自天津的郭女士言语中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赞美。
志愿服务也是文明旅游的亮丽风景。在海岱楼所在的齐盛湖公园周边,设有多个志愿服务点位。“请大家注意安全,拍照看好老人和孩子,做到文明旅游……”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小李及时提醒游客文明游玩,热情地为游客指引最佳路线,帮游客拍照。
据介绍,清明假期,齐盛湖公园有200多名志愿者,定时定点在岗值守。志愿服务站还为游客提供免费行李寄存服务,并配备应急药箱等便民物品,全方位服务游客。
淄博陶琉馆: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
□本报记者 耿雪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迎来大客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日17时30分,该馆接待游客量超2.8万人次。这座文化地标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服务举措,成为备受市民与游客喜爱的打卡地。
“太抢手了!我提前一天进行预约,但发现4月4日的名额已经满了。还好又开放了特展通道,体验感超出预期。”来自济南的王女士说。据统计,假期前三天预约通道开放后,首日名额在4月3日上午即被抢空,后续两日预约量也持续走高。
今年以来,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日均接待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为应对客流高峰,该馆在清明假期实行延时开放服务,并在客流高峰日预约门票抢空的情况下开辟特展通道,游客可以现场购买或办理特展门票后凭票入馆参观,满足了未预约游客的参观需求。
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这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服务的双向奔赴正为城市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桓台:荡起秋千过清明
□本报记者于谦 通讯员 杨琥 王世发
“加油,加油……”清明假期,在桓台县果里镇姜坊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荡秋千比赛正在精彩上演。
比赛现场,参赛者们双手紧紧握住麻绳,屈膝发力。随着摆动幅度逐渐加大,秋千越荡越高,围观人群的欢呼声、助威声此起彼伏。今年清明节,村里新扎起的“大秋千”备受青睐,荡秋千这项古老的活动,再度成为村民们关注的焦点,重新“翻红”。通过这一传统活动,人们不仅放松了心情,更在秋千的一起一落间,找回了浓浓的乡愁,为清明节增添了别样的仪式感。
姜坊村村民刘芳难掩兴奋:“好像一下回到了小时候,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也都荡得那么起劲,仿佛岁月在他们身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迹。”来此参加活动的孟玲真也感慨:“荡秋千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如今,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少,今天能在这里参与,感到特别亲切。”
荡秋千这一传统习俗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清明节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在姜坊村,人们通过荡秋千,不仅缓解了生活压力,更深刻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让古老的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沂源:山水间乐享清明假期□本报记者刘伟
清明假期首日,伴随着温暖的春风,沂源牛郎织女景区、九天洞以及鲁山森林公园迎来大量游客赏花踏青,游客们在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中享受愉悦的假日生活。
“活动很有趣,景区服务很好,全家都参与进来,真的很不错。” 来自济南的孙先生一家对牛郎织女景区的亲子活动连连称赞。在牛郎织女景区的心动广场,巨型风筝打卡区吸引游人前来体验古装穿越的趣味,孩子们手持自己亲手绘制的风筝,在父母的帮助下放飞天空,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景区创新无处不在。九天洞景区停车场旁,“彩蛋DIY”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意的空间,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色彩斑斓的颜料装饰彩蛋,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鲁山森林公园的网红秋千区域更是人气爆棚,拍照打卡赠饮品活动,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一个活动都承载着家庭的温馨时刻,在山水间留下美好的回忆。
文昌湖:看“海”露营 尽享春日美好
□本报记者张厚新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文昌湖畔人气十足。在淄博露营港,湖边咖啡摊位香气四溢,游客们手捧咖啡,静静欣赏眼前的美景,看水鸟掠过水面,看湖水波光粼粼,惬意十足。
不远处的露营区,五彩斑斓的帐篷错落有致。一家人围坐在草坪上,分享美食,谈天说地。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奔跑,风筝在天空中肆意飞舞。看“海”、喝咖啡、露营,人们以最放松的姿态,度过这个充满生机的清明假期,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 。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