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权威发布 | 多措并举护航“三夏”生产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来源:鲁中网

2025-07-03 10:40:0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7月3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孙志东介绍全市2025年全市“三夏”生产情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6月1日开始,我市小麦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开镰收割。6月10日后进入集中收获期,高峰阶段,日收获面积超过20万亩,至6月18日夏收全面结束。6月19日至20日,抓住降雨充沛的有利条件,加快播种进度,全面落实种子包衣、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秋粮作物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较常年提前3天完成播种任务。截至6月23日,全市夏收夏种全部结束,应收小麦实现颗粒归仓,夏播作物实现适期适墒播种。

  为保障“三夏”生产顺利,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

  高位推动强统筹。市委、市政府将“三夏”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强力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调研部署“三夏”生产,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求精心组织夏粮抢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5月30日,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全市“三夏”生产视频会议,进一步部署粮食生产重点任务。市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了由局领导带队的5个工作指导组,分赴各区县、功能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服务。市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下沉一线,帮助区县搞好作业机械调配,确保农机数量充足、作业安全,为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抢字当头强服务。“春争日,夏争时”。“三夏”生产期间,抢时间就是抢产量,抢进度就是抢效益,抢质量就是抢丰收。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统筹农业机械上阵作业,保障了抢收、抢晒、抢种顺利推进。强化农机保障服务,上阵作业机械全部应检尽检、应修尽修。联合交通、公安、石油石化等部门单位,落实好道路通行、农机用油等优惠政策。组建41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6个农机区域服务中心,覆盖所有主要小麦种植乡镇,全面保障小麦抢收、烘干作业机械需求。

  科技赋能强支撑。组织农技、土肥、植保等人员对种粮大户开展培训,重点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推广面积7.39万亩,较上年增加47.8%;落实玉米高性能播种机械101台,外协35台,作业面积达30万亩左右。举办线下培训班10期、线上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2.3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集成应用。深翻整地、拌种处理、高质量播种、叶面追肥等关键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促进了粮食单产高质量提升。

  建设项目强提升。积极开展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建设,建设高产片、高产方22个、2.2万亩,其中在临淄区、桓台县各打造1个5000亩的市级高产片。继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面完成5万亩播种任务。争取中央资金500万元,在桓台县开展玉米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争取中央资金295万元,在临淄区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争取中央资金1292万元,在全市粮食主产区县开展规模种植主体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全市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防灾减灾强底线。严把农业生产安全关,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将各类事故风险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统筹中央和市级资金910万元,全覆盖实施小麦穗期“一喷三防”,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整体较轻,条锈病零发现。强化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三夏”期间,与市气象部门构建高效联动机制,“三夏”生产气象信息实行日发布,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可靠的气象决策依据和强有力的防灾减灾技术保障。强化农业保险托底效能,主粮作物实现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兜住了农户种植收入的基本盘,保护了种粮农民积极性。

  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科学田间管理,全面夯实秋粮丰收基础,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