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8-22 19:54:32
鲁中网记者 孙蕊 王钰程 实习生 苗润诚
“刚出锅的馒头,今天拿几斤?”上午十一点,淄川双杨镇月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前排起长队,村民拿着红本本来领取福利馒头。手工馒头,如今是月庄村的特色美食,口感紧实,麦香浓郁,每人每年能免费领取一百斤。
手工馒头的热销得益于村集体打造的“淄味月庄”品牌和新建的食品加工厂,村里产的馒头、小饼、酱菜在附近都小有名气。月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名生说:“通过‘淄味月庄’这个食品加工项目,我们村另辟路径,走出了一条富农惠民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月庄村紧靠张博路,借着张博路扩建的机会,月庄村将路边零星商户整合起来,兴建了月庄建材市场。军人出身的高名生雷厉风行,在2007年成为月庄村党总支书记时,就制定了“文明经商实施细则”、开展评选“文明户”“诚信户”活动,扭转了建材市场的不良风气。良好的商风吸引着外来的商户,市场也从开始的500余户,扩展到如今的1000余户。仅建材市场,一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600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
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村里闲置的土地、厂房和设备多了起来。村两委决定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村办企业。月庄村恰好有生产面食的传统,建设食品加工厂成为村办企业的不二之选。2023年9月,投资200万元的食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闲置的土地成了村里的金疙瘩。
早上五点,月庄村的食品加工厂就已经忙碌起来。走进馒头加工车间,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展现在眼前,从加料、和面到成型、热蒸,一气呵成,井然有序。加工厂负责人高传兵介绍道:“我们这个车间目前主要生产手工馒头和烧烤小饼,小饼日产1000包,馒头日产1500斤。”
与现在火热的场景相比,刚建成投产时的食品加工厂一度受困于销路。“困难时刻,咱党员得发挥作用。”高名生把村里的党员召集起来商议。“党员划分成几个销售小组,分好片区,走出去推销我们的产品。”在村民的齐心推介下,村里的连锁超市,附近村的烧烤摊,都成了食品厂的大客户,还吸引了一批月庄馒头的忠实顾客。
在加工厂的空地上,整齐排列着200个大缸,腌制着黄瓜、疙瘩、胡萝卜、大蒜等材料,村里的酱菜老师傅高庆艳走动其间,时不时翻动缸内的咸菜。高庆艳说:“我做咸菜都四十多年了,加工厂一开业就聘我过来,又上了冷库和抽真空机,方便把我们月庄咸菜销到更远的地方。”高庆艳做咸菜坚持三晒三晾、日晒月露,每天人工倒缸保持酱菜的香气,而且用的都是品牌豆瓣酱、白糖。真材实料和坚守工艺,让月庄咸菜的知名度传播开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一到年底,来拿货的顾客和厂家络绎不绝,月庄味道也声名远播。”高庆艳补充道。
“这是咱村自己腌的疙瘩,回去炒鸡蛋都好吃。”在村里的便民早餐店,高传兵正帮着顾客打包咸菜,“我们村虽然大,但是这些早点在以前都得到别的村去买,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就在1月份新上了这个早餐工程项目,有油条、煎包、豆汁,用的原料和加工厂的都是一样的品质。”
高名生表示:“‘淄味月庄’食品加工项目目前年产能300吨,全部达产产能可达500吨,预计年收益80余万元。同时,吸引本村老人和妇女十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项目成熟后,村党委将借鉴建材城经验,采用集体和村民持股的方式进行运营,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淄味月庄”的品牌亮了,实惠落到了村民心坎上,加工厂和早餐店还吸纳了十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舌尖上的产业,正悄然变成月庄村里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温度。
责编:孔艳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