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战“秋汛”保农时 科学施策护“三秋”

来源:博览新闻

2025-10-09 08:40:36


  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窗口期,淄博遭遇持续降雨“拦路虎”。气象数据显示,9月以来我市降雨较常年偏多,10月起稳定性降水频繁,雨势平缓却“后劲足”,累积雨量致部分农田土壤饱和、出现短时积水,“秋汛”苗头给秋收秋种带来压力。市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全市仍有小雨,农业生产挑战持续升级。

  面对不利形势,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联合市气象局启动应急联动机制,发布预警提示,明确“分类应对、科学施策”思路,制定技术指导意见,统筹推进防灾减灾,全力守护粮食安全。

  “得赶紧把边角地块熟透的玉米收下来,不然雨再下就容易发霉!”近日,在临淄区金山镇的农田里,农户李国民请了几名雇工,把机械进不去的边角地玉米抢收完毕,看着码好的玉米,李国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是我市指导农户针对不同地块精准施策抢秋收的一个缩影。

  秋收环节,淄博聚焦“颗粒归仓”,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方案。市农技专家指出,对已成熟或接近成熟地块,在机械可进地前提下,组织力量及时抢收,确保“熟一块收一块”;土壤墒情高、轮式机械难作业区域,紧急调度履带式收获机械;严重积水或玉米倒伏地块,指导农户挖沥水沟、通排水渠,人工抢收减损。同时,对未成熟地块推行适期晚收,延长灌浆期稳产量、降风险;已收获粮食,有烘干条件的立即烘干入库,无条件的采取果穗装笼通风、摊平存放等措施,天晴后抢晒保品质。

  早在10月2日,市农业农村局就发布《关于做好“三秋”生产应对降雨天气的指导意见》,除指导玉米晾晒烘干,还搭建“烘干设备+农户”对接平台,公布全市37家粮食烘干中心、138名履带式玉米收获机机主联系电话,农户可就近获取服务,解决“烘干难、收割慢”问题。

  秋种关乎来年收成,我市遵循“适墒应变、抗逆精播、以技补晚,以促为主”原则,夯实小麦丰产基础。农技专家指出,要把“排涝散墒”作为首要任务,明确“宁可晚播,不能烂耕”的底线要求:对渍涝田块,组织人员、机械通过挖沟、通渠、抽水等方式全力排涝;对土壤湿度过大但无积水的地块,开挖深30厘米、宽20厘米的沥水沟,排出耕层滞水,让土壤“透透气”,为农机进地创造条件。播种时,适墒地块(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抢抓农时播种,避免盲目抢种降质;结合淄博当地小麦10月8日至20日适播期,发挥农机合作社、机耕服务队作用,加快进度扩适播面积。

  对土壤过湿、短期难散墒整地地块,我市重点落实晚播技术保产量。提升整地质量,秸秆无法粉碎还田的及时移出,推广“整地+施肥+播种”一体化机械;合理增播量,每晚播1天每亩增0.5公斤(上限 20公斤/亩),浅播3-4厘米助出苗分蘖;科学施底肥,因降雨致土壤养分流失,底肥比例提至60%-70%,增施磷钾肥,注重深施促根系发育。此外,全面推行小麦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防病虫害,杜绝“白种”;加强苗后管理,缺苗断垄地块及时补种,抓好冬前除草与病虫害防治,构建丰产群体。

  目前,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已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一对一”指导,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下一步,将联合气象部门紧盯天气,动态调整技术措施,保障‘三秋’生产顺利收官,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谦)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