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制造:借服务破局 向智造跃升

来源:博览新闻

2025-10-22 08:54:11


  在淄博,一场关于“制造+服务”的深度融合正在众多领域生动上演。

  山东领军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军智能)以“合伙人”身份融入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帕得)以全链条服务重构商用车产业链,山东丽能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能电力)将中国技术标准带向全球市场……它们的实践印证了一个趋势:当制造真正拥抱服务,传统产业不仅能突破发展瓶颈,更能开辟价值增长的新通道。

  (领军智能的智能交通信号产品)

  做城市智慧交通“合伙人”

  2012年成立的领军智能,起初以交通信号控制机、信号灯等硬件制造为主业,接单、生产、回款,日复一日单纯的重复循环。

  “随着行业的发展,受基础建设放缓影响,需求端降低,市场出现严重萎缩,我们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不创新就没法继续生存下去。”领军智能总经理刘军告诉记者。

  淘汰劳动密集、附加值低的工序;开放合作,深化与上游供应商协同,这是领军智能迈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科技创新。“我们开始投身服务型制造实践,探索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契合市场智能化升级需求。”

  从“生产导向”到“研发驱动”,领军智能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转型蝶变。企业彻底突破了传统制造业单纯生产产品的老路,通过持续研发,形成了以斑马线行人安全预警、道路边缘识别控制等四项发明专利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壁垒,成功实现了从产品供应商到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跃升。

  在陕西西安,领军智能的显示诱导设备市场占有率达30%,成为区域内重要的交通信号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辽宁喀左县街道上,其信号辅助警示产品带实现了城市“亮化”与“安全”的双赢;在哈尔滨,该公司提供的景区语音诱导设备提升了城市旅游体验与出行便捷性;而在青岛高新区,一条条智慧斑马线如“安全卫士”,强化行人过街保障,推动道路安全管理全面升级……如今,领军智能的业务足迹已遍及江北近20个省市,用科技一点点重塑着城市的交通脉络。

  从“卖产品”的制造商,蜕变为“卖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商,领军智能已先行一步。

  “我们不再只是卖设备,而是要通过产品创新和高效服务,精准破解交通管理中的痛点,以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成为城市智慧交通的‘合伙人’。”刘军表示。

  (雷帕得生产车间)

  打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家”

  从城市交通的智慧赋能,到产业链条的深度整合,淄博制造的服务转型不断向更广领域渗透。

  位于淄川区的雷帕得是一家专注于商用车悬架弹簧、稳定杆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从单一产品供应商成功转型为悬架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商。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服务于中国一汽、中国重汽、陕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四大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雷帕得将视野拓展到生产车间之外,把业务触角延伸至商用车悬架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围绕“设计—制造—检测—运维”构建起全新的能力体系,实现了从零部件供应者到系统级服务商的跨越。

  这一转型的背后,是坚实的技术实力支撑。“在悬架弹簧领域,我们起步时与国外技术差距很大,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少片簧和单片簧技术,在节省材料60%的同时,将产品寿命提升4倍,实现了从‘比着图纸干’到‘自己设计干’,产品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雷帕得总工程师王玉成介绍。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领域,雷帕得把服务起点前移到产品研发阶段,其推出的新能源重卡轻量化悬架帮助车辆百公里电耗降低5%以上;同时,依托协同管理与实时数据监测等增值服务,使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0%以上。“比如,我们与重汽集团的合作,双方合作10年间联合开发新品超过100项,形成了从概念到退役的闭环管理。”王玉成说。

  面对市场日益多元的需求,雷帕得凭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立用户深度参与的设计机制,定制周期缩短了40%。公司为陕汽集团量身打造的高端旗舰重卡悬架系统,单品利润率提升至5%以上。

  这场深刻的转型,为雷帕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制造即服务”的理念重新定义了企业的增长曲线:目前,公司服务型制造已累计贡献收入3000万元,客户黏性同步提高30%。转型还带来了显著的绿色效益。其高寿命悬架系统可降低道路维护成本30%、减少轮胎磨损22%。

  服务型制造打破产业边界、激活数据价值、重塑商业逻辑。在淄博,以雷帕得、山东华成集团、华阳能源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提供涵盖设计、制造、运维等环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到系统服务商的价值跃迁。

  带着“中国标准”出海

  当服务理念深入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淄博制造的目光也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成立于2010年的丽能电力,前身为淄博市高青县的一家地方热电企业。面对行业困境,丽能电力以电力技术服务为核心,逐步构建起涵盖电站咨询设计、设备采购、电站运维等全价值链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同时,打破传统生产模式,从单一电力供应向“技术+管理”的系统化服务转型。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生存问题,还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质的飞跃。

  在此过程中,丽能电力通过自主研发解决行业痛点,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例如,上游拓展电站咨询设计和设备采购,下游发展电站运维、员工培训和备品备件出口,实现了产业融合化发展。同时,该公司推动技术服务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带动了周边企业如崇正水泥、虹桥热电等向服务外包转型。

  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丽能电力运营着该国首座火力发电厂,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柬埔寨火力发电领域的历史空白,为当地30万居民解决了用电难题,更成功输出了全套电站运维标准体系;而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该公司负责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作为该国首座垃圾发电厂和重点民生工程,每年可处理垃圾14万吨,已成为当地绿色能源发展的标杆项目。

  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让丽能电力在海外市场势如破竹。截至2024年,丽能电力海外业务已遍及东南亚、非洲10余个国家,累计实现技术服务营业额8亿元,带动机电设备出口1.75亿元。

  从保生存到谋出海,从卖电力到卖服务,丽能电力成功从一家地方传统热电企业转型为国际电力技术综合性商业服务企业。

  当制造业学会用服务的思维重新定义自己,就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在淄博,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用创新证明,制造业不只是车间里的机器轰鸣,更是能够赋能城市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中国智造的重要力量。

  记者手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正在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企业指明了方向。其明确提出到2028年完成20项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的三大目标,为制造业价值跃升划定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在这组标杆企业的采访中,能深切感受到,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绝非简单的“制造+服务”叠加,而是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路径。这一定位,直指传统制造业长期面临的“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从莱茵科斯特、朗云工业、大染坊集团到领军智能、雷帕得从、丽能电力,这样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还有很多,它们的成功转型正是服务型制造价值的最佳印证。

  在国家政策的护航下,淄博的服务型制造转型已经迎来重要机遇期。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服务型制造不仅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利器,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随着《方案》的深入推进,我们期待看到淄博更多制造企业在这场变革中闯出自己的发展路径。(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阳)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