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交通流量变发展“流量” 一条路开启“济淄同城”新篇章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11-12 08:41:37


  “原来这条路不仅狭窄,而且路面破损、容易拥堵,时常成为大货车的‘停车场’,现在经十路东延工程经过改造提升,路又宽又平整,不仅畅通了我们沿线企业的物流瓶颈,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淄博市周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山东政泰耐火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牛朔感慨于经十路东延带来的变化。

  在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的版图上,崭新的经十路向东延伸,串联起济南与淄博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填补了区域路网衔接的空白,更成为王村镇激活产业动能、深化济淄同城的“金钥匙”,在企业发展、产业升级与文旅融合等领域释放出显著效应,让“交通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挖掘出经济发展与文旅融合的深层价值。

  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周村区新材料产业园地处济南、滨州、淄博三市交界处,是对接融入济南都市圈核心区、齐鲁科创大走廊产业辐射承接区、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园区占地3560亩,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先后被评为全国无机非新材料产业基地、山东省高温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矿物功能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绿氢制备及固态储氢制造业创新中心。

  经十路东延工程的贯通,是落实济淄同城化、推进济南都市圈建设的生动实践。对于周村乃至淄博的企业而言,这条新通道带来的是物流成本的降低与发展空间的拓展。

  “对我们园区的企业来说,经十路东延畅通后,最明显的感受是路更好跑了,和济南的客户交流更频繁。”山东瀛洲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史帅认为,经十路的贯通,让企业对接济南的技术资源和市场需求更加便捷。

  同样受益的园区企业还有很多,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节能环保型铝硅新材料项目,原料依赖高铝矾土伴生矿运输,经十路贯通后,原料运输半径从50公里扩展至100公里,不仅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更加方便对接济南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推动特种莫来石制品进入高端市场。

  作为济南、淄博两市基础设施联通的核心项目,经十路东延工程直接推动济淄“一小时通勤圈”成型,使周村区成为承接济南科创资源辐射、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将加速齐鲁科创大走廊东延,推动济南的创新资源与淄博的产业基础深度融合。

  在王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马剑萍看来,经十路东延不仅解决了“过境车辆穿城堵”的问题,更拉开了镇域发展新框架。

  周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作为济淄同城化示范园区,借助道路优势可深度融入济淄科创制造走廊,承接济南在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的技术转化任务。同时,道路串联起济南的高端研发机构与淄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形成“研发—测试—产业化”完整链条,为全省“两链融合”提供实践样本,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向东衔接淄博,向西融入济南,道路的延伸给王村乃至周村的产业承接与集群发展带来新契机。

  在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顺势而为,借助经十路的交通便利,深化与济南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们围绕绿色冶金材料升级、窑炉节能环保改造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方案设计、成果转化全链条协作。借助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总包经验与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实力,共同打造低碳高效的冶金新材料应用解决方案,助力钢铁行业极致能效提升。”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沈晓表示。

  今年以来,王村镇依托道路贯通优势,对齐鲁科创大走廊沿线2000余亩土地、30余万平方米闲置厂房进行全面摸底,积极引驻济南新材料企业签约入驻,借助周村区的原料优势与济南的科创资源,积极打造“研发在济南、生产在周村”的协同模式,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区域内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文旅融合的“连接线”

  经十路东延是“产业路”,更是“民生路”。“经十路东延改造工程为5.2公里,对沿线7个村庄来说,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也将同步提升。”据王村镇人大主席丁志强介绍,周村区文旅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受交通限制,与济南文旅市场联动不足,经十路的贯通打破了这一壁垒,推动形成“济淄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1月8日,在王村镇苏李村豹山乐园,周末的停车场里停了不少来自济南牌照的车辆。这个曾经主要接待本地游客的乡村乐园,如今已成为济南市民短途游的新选择。“经十路通车后,来自济南的游客数量增加了三成以上。”豹山乐园负责人张哲会介绍说,由于地缘优势,此前乐园就承接来自济南、章丘等地中小学校的研学项目,孩子们可以在乐园里参观研学,不仅能够近距离接触小动物,还能体验挖蜜薯、农家乐等项目,最近还有不少济南的旅行社主动联系我们,计划开发新的学校研学项目。

  与此同时,李家疃风景区也在经历着可喜的变化。这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明清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远方来客。李家疃村村委委员史静表示:“经十路东延给我们村带来了更大的流量,现在从济南过来景点只需半小时左右,越来越多的济南游客愿意来了解李家疃古村落的历史,随着游客增加,也带动了村里小米、蜜薯等特色农产品的销量,助力村民收入增加。”

  伴随经十路东延改造,王村镇政府正在探索推出"古村探秘+醋文化体验"线路,将李家疃古村落与王村醋博物馆串联,对接济南"泉水游"线路形成闭环。同时,还将联合周村古商城借助交通优势,与济南趵突泉、泰山等景区推出"联票优惠",开通"经十路旅游直通车"。

  一条路就是一道风景,一道风景带动一方经济。公路串联起的不仅是景致,更是产业与希望,让村庄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经十路东延的提升改造更激活了沿线乡村旅游的新业态。周村区将王村镇"六山一台"乡村振兴片区打造"农业+文旅"新业态、南郊镇韩家窝村的民俗体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金沙滩的休闲观光以及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研学资源进行有效串联,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经十路东延工程王村段的顺利推进,背后是王村镇政府“一盘棋”思维下的精准施策与高效执行,从前期筹备到后期攻坚,每一步都彰显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为保障施工进度,王村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建立“每日调度、每周研判”工作机制,分解工程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通过同步推进、无缝衔接,确保了工程按照既定时间节点竣工。目前,已具备了初步通车的条件。

  道路通,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区域强。就王村镇而言,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到文旅客源的不断增加,以及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业态培育,从基础设施联通到创新要素流动,经十路东延带来的综合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王村镇党委书记袁钊表示,经十路东延,是王村镇从“传统工业重镇”向“科创产业新城”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经十路东延逐步改造完成,王村将抢抓“济淄同城”机遇,谋划“路衍经济”的升级版,围绕经十路科创大走廊周村产业带,对新材料产业园区扩界扩容,整合占地10000亩的产业园二期,构建以新材料为主导, 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辅,以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为配套的“1+2+3”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济青发展轴带建设,重点引进与济南产业配套的科技型企业,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的样板区。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张吉宝 李鸿斐 通讯员李国帅)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