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我正在读的一本书|李润杰:一蓑烟雨任平生

来源:“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

2023-08-03 16:24:37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一生经风历雨,却都把它们看作过眼云烟,泰然处之。

  以前读书,以为苏轼苏东坡或许不是一个人,有时豪放有时细腻。后来拿到王水照先生的《苏轼传》开始读,每读一次就加深印象:人生百般滋味,他穷尽所有想法让它不仅不苦,还能有点甜。

  苏东坡是宋代文人中最受大众崇拜的人,首先是他的才华令人敬佩。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被合称为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被列为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首。

  然而千百年来才子文人无数,为什么苏轼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

  王国维先生有句话,也许能拿来说明这种情况:“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这句话讲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他们能够千古扬名,既是作品之优秀,更是人格的不凡。

  读过这本书,我觉得苏轼千百年来为大众所喜爱原因,主要是东坡先生性格乐观豁达,洒脱自然。从流传至今的诗词上看,他爱好非常广泛,诗词、书法、音乐、绘画、美食,诸多技能加身更是增加其魅力。

  而且他积极想方设法扶危济困,帮助他人,到处建立药局给人发药,修水渠饮水,并在杭州西湖留下至今造福于人的“苏堤”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人生总要经历风雨,苏轼却大大咧咧了起来。在面对风风雨雨时,不是想着地方躲避,竟然直面风雨,还要“且徐行”慢慢走着,真是有一种不惧风雨吹打的超脱情怀。

  终其一生苏轼保持着真诚,所以他没有做到父亲苏洵起名为“轼”时所寄托的“收敛锋芒,懂得外饰”之意。他的一生因为耿直的性格而屡次受挫。尽管苏轼很有才华,但生活是公允的,并未用更多的温柔对待他。在他为官四十年的时间里,要么被贬,要么正处于被贬的途中。

  他在早年失去母亲,青年时又失去妻子,中年时又失去了儿子,自身境况可以说是起起伏伏的了:

  29岁时,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后,苏轼写出了流传至今大作《江城子》,这首词被后代评为“千古悼亡之首”,因为它的句句都表达了深情厚意。

  44岁时,因为被诬陷入狱几乎丧失了性命。苏轼在寒冬中离开京城,前往黄州,开始了一段被贬生活。可他写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后来泛舟赤壁,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赤壁怀古》与两篇《赤壁赋》。

  49岁时,苏轼被调去汝州,结果花光了路费。他最小的儿子去世了,因为他没有足够的钱来治疗,这令他非常痛苦。

  62岁时,苏轼被迁到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就这境遇,够苦了吧?可东坡先生直面惨淡的人生,甚至讲“问汝平生功名,黄州惠州儋州。”真是把悲观消沉的生活,活出了乐观豁达。例如在惠州,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儋州,苏轼写了《东坡志林》,抽空还记录了大量美食。更在信中仔细叮嘱儿子千万不要和别人说你爸爸在这儿发现了好吃的,如果不这样的做,他们会跑来海南,和我一起抢生蚝。面对流落荒岛的“窘境”,大文豪依旧是想着美食,还担心被人“抢走”。每每读到这里总是让我击掌赞叹:了不得,真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我想东坡先生大概觉得人生的风雨和自然中风雨差不多,都是阴晴不定,那就没啥啦。他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像屈原,也不像陶渊明,而是积极调适自我去面对。“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元1082年,苏轼在被贬到黄州后,心中苦闷,于是他来到赤壁看江水惊涛拍岸,壮丽的自然景象让他感到心胸开阔,内心的烦忧也逐渐消解了。

  苏轼的心态豁达开朗地面对生活的困苦,将失意转化为巧妙地写成词句,尽力把那些不美好的东西改造成可以接受的程度。感觉在他那里生活和做菜又差不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幽默感,加上些许微笑,使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变得简单而愉快。

  人生何必纠结,想开便是晴天。苏轼经历多次思考,开悟了,你呢?

  不论成功与否,都会经历失败和迷茫的阶段,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成功与失败。

  同时,随着人的成长,都无法避免面对分离或者痛苦的挑战。如果一个人总是考虑时运的无常并为此困扰,那么他将会整日忧愁,白白浪费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只要一个人明白了人生的真相,他就能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勇敢地面对风雨和困难,接受生活给予的变化,与自己和解,从而过上更自由、更快乐的生活。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即使是穷困潦倒,苏轼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静静地等待时机。人生没有任何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有机会。人要多向前看,不要再自怨自艾,不要认为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

  我们经常会遇到种种困难与不顺,与其坐着唉声抱怨,感叹命运,不如调适自我坦然面对。然后,鼓起勇气继续前进。我读了《苏轼传》后发现,无论苏轼遭遇多少失意,他总能保持热情并自行寻找乐趣,他总能找到温暖的力量,将所有的痛苦化解掉,以充实和希望的态度去经营现在与未来。

  如果人生遇到低谷,在最不好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状态,那就去学苏轼。通过借鉴他的人生态度,可以获得超然的境界。通过学习他的生活态度,可以获得兴味。有趣有才有口福,你总会收获一样。

  这也是踏上人生新开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