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日报道 美媒称,需要经济实惠工作室的艺术家经常被吸引到穷乡僻壤。几十年前涌入曼哈顿SoHo区的视觉艺术家们帮助让一个走下坡路的工厂和仓库区重新焕发了生机。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30日报道,年轻的艺术家们还帮助重振了布鲁克林的一些街区,比如威廉斯堡和布什威克。类似的模式也出现在其他许多大城市,比如柏林、巴黎和底特律。
在中国,一座距北京大约一小时车程、绝对默默无闻的小城——燕郊也在经历着艺术家涌入的类似情形,不过他们基本不可能引发让游客涌入威廉斯堡和SoHo的那种复兴。
这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廉价的工作室缺少裸露的砖墙和饱经风雨的木头横梁。相反,这些工作室一般是水泥墙和金属配件,而且通常坐落在平淡无奇的大公寓楼里。
这些理想主义但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在这些公寓楼里工作和生活。他们中有许多毕业于北京顶尖的艺术院校。
报道称,北京的高房租推动许多混迹北京的艺术家涌向成本低廉的燕郊,在那里追逐他们的梦想。
27岁的张永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笑着说:“艺术家住在燕郊的唯一理由是便宜。”他最后安顿在名为夏威夷南岸的一个小区。这是燕郊众多杂乱建造、名字花哨的仿欧洲风格的住宅小区中的一个。2013年,他和几个朋友发起On Space,这是由一套公寓改成的实验画廊。
过去10年,北京城市化和社区改造的速度加快。非营利的艺术组织“中国艺术交流”联合创始人基拉·西蒙-肯尼迪说:“这些因素促使艺术家考虑经营艺术空间的其他可选方式,包括对燕郊的空间。”
以前,中国许多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来自北京城边上的一些所谓的艺术村,那里的房租低,而且对艺术创造的干扰非常少。然而,随着北京城区范围的扩大,许多小型艺术村被拆,为新开发让路。
北京一所当代艺术馆的馆长何淼(音)说:“艺术总是被推到边缘。在中国,无法在城里创作当代艺术,城乡结合处,那里才是艺术创作的地方。”
燕郊开始吸引艺术群体的注意力是在2006年,那年中央美院在离夏威夷南岸小区不远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分校区。工艺品店、打印店和裱装店迅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在附近生活和上班的学生、教师和艺术家服务。
首批进驻燕郊的艺术家觉得孤单。26岁的杨潘歌(音)2012年来到燕郊。他说:“刚到这儿的时候,我住的楼完全是空的,夜里都没有灯光。楼里就我一个人。”
没人知道眼下有多少年轻的艺术家以燕郊为家,不过On Space的创建者估计,至少要几百位。
燕郊的大多数艺术家工作环境较为简陋。这里很大一部分过剩的居住空间是廉价、未完工的毛坯房。它们仅仅是混凝土薄壳,但对希望用很少的资金创建工作室的艺术家来说堪称完美。
由于燕郊主要是住宅,这里的氛围明显不同于泛着刚毅工业时尚的草场地艺术区和更吸引游客的798艺术区。在那些地方,咖啡馆、精品店和画廊伴随着艺术家的工作室涌现。在燕郊,几乎没有类似的东西出现。
燕郊作为一处经济实惠的边远据点的日子可能屈指可数了。自第一批艺术家进驻以来,这里的房租上涨了两倍多,主要是因为炒楼;未完工的毛坯房数量逐渐减少。
此外,尽管燕郊作为一个分支艺术区而名声在外,但北京大城市的诱惑依然存在。
每年夏天都有新一波首都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进驻燕郊,但早先的许多艺术家已经离开。去年,On Space决定不再续租,因为现在它的大部分活动是与北京的机构合办的。张永基将回到北京读研究生。
他说:“这是一个非常临时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都仍然希望有朝一日进军北京。”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2270723,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