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要闻 > 正文

孤独症科普系列之三:孤独症患儿家庭康复常识训练是关键

来源:大众网-鲁中网

2017-08-30 16:38:00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8月30日讯(记者 荆睿 通讯员 姜亚南)孤独症的康复除了早诊断、早治疗,家长的辅助与配合对患儿的康复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在医疗机构系统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有限,而在家里,孩子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只要家长好好利用,都可以用来训练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把训练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孤独症患儿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的提高,也便于巩固、泛化在康复机构学会的技能。 

  那新的问题来了,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辅助患儿的康复训练呢?首先,家长辅助训练要调整好心态。我在门诊上见过很多由于家长方法不对,逼着孩子学他现阶段能力够不到的知识,而引发严重问题行为的案例。比如孩子的能力本身还达不到学习写字的阶段,但家长求治心切,觉得用严格的训练甚至体罚孩子他就能学会。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自信,挫折感非常明显,开始出现自伤,只要是他不会的,为了逃避任务,避免体罚,他就用手掐自己的皮肤,身上到处是深深浅浅的伤痕。妈妈没办法了,她说曾试过用小绳子绑住孩子的手,可是只要一松开,一闲下来,他还是会掐自己。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后来,当妈妈真正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开始接受我们的指导,试着改变她的教育方式,我们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帮助这个患儿解决了自伤的问题行为,并且加强了社会性强化,现在孩子一天天自信起来。一段时间后,我特意在集体课上观察这个患儿和他的妈妈时,发现孩子身上基本没有抓痕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和妈妈的配合度明显好了。妈妈的态度温和了很多,孩子反而开始听妈妈的指令了。据带课老师反映,原来这个孩子下课后都不愿找妈妈,而现在下了课,会主动跑着去找妈妈。这说明在孩子心里开始认可妈妈并对妈妈有了一定程度的依恋。这是我们作为大夫多么想看到的一幕啊。

  所以,患儿家长首先要有好的心态,不能拔苗助长,要多听取专业人员的建议,在设计任务目标时,一要难度适宜,二要分解步骤,及时强化,只有这样根据孩子现阶段的能力水平,循序渐进的为患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才能保证孩子的训练依从性,从而保证训练效果。 

  家长心态调整好了,再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很关注患儿的认知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常识的训练。其实,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我们建议先教孩子常识而不是先教知识。比如,很多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是反复按开关,那家长就可以利用、转化孩子的这一刻板行为,教孩子什么时候需要开、关灯。家长在跟孩子逛超市时需要排队,垃圾要扔到垃圾桶,像这些常识性问题的训练,是家长们首先应该做的。

  因为据研究表明,一个能力好,社会行为规范差的孤独症患者与一个能力差,但行为规范相对好的孤独症患者相比,前者更难以融入主流社会。所以,家长对患儿进行行为规范、物品用途的训练,其实就是在为孩子将来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奠定基础。 

  那么,就训练细节来说,患儿家长该如何辅助患儿做好康复训练呢?家长的辅助不是一味的“包办,一项新的训练任务,如果患儿不做或者暂时能力不能独立完成,可以全辅,也就是家长拿着孩子的手去完成任务。但当孩子对某项任务全辅做几次之后,家长就应该试着半辅,半辅简单的说就是家长碰一下孩子的手臂,或拉一下孩子的手,提示孩子要做任务,涉及手部动作模仿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摆好动作,观察孩子保持模仿动作的时间,这也是属于半辅的范畴。

  在训练过程中,孩子能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是最终的目标。从全辅到半辅,再到独立完成的过程中,家长要做的是,尽量降低辅助等级,患儿能独立完成的就不辅助,能半辅的就不用全辅。只有遵循这样的辅助原则,对孤独症患儿来说,才是最有效的。 

  孤独症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患儿家长既要调整好训练心态,又要掌握基本的辅助训练方法,只有把集中训练和家庭训练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孩子扫清康复道路上的障碍,及时巩固训练成果,最大程度的挖掘患儿的康复潜力,最终实现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